防灾减灾 筑起人民群众安全“堡垒” ——写在第28个国际减灾日到来之际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慧 今年10月13日是第28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减灾办公室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安全家园:远离灾害,减少损失。”我市地处华东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市民政局救灾救助处人士介绍,我市在全国范围虽不算灾害频发地区,但夏季梅雨期多洪涝、风雹灾害,冬季多低温冷冻、暴雪灾害,再加上火灾、煤气爆炸等突发性公共事件,也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天有不测风云,因此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才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强大“堡垒”。 成立减灾委员会 协同作战 宁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2012年,由市政府主导,市民政局牵头,市气象局等27家部门联合成立了徐州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指导、协调本单位、本系统防灾减灾工作;参与全市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承办市减灾委员会交办的有关事项。 今年5月12日,徐州东郊,“某县发生5.5级地震,部分房屋倒塌,部分区域通信中断……”联动2017徐州市防震减灾综合演练正在举行,当日模拟地震背景十分逼真,地动山摇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直播大屏幕上滚滚浓烟,小区、学校、银行……建筑物纷纷倾斜。市公安局蓝剑突击队来了,在重要路段疏导交通,确保快速转运救灾物资和抢救危重伤员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民政部门则在现场搭建起帐篷,分发寝具等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各减灾委员会下设单位现场科学处置紧张有序,将灾害带来的不利因素降到了最低。 减灾防灾法制体系 不断完善 有备才能无患,防灾减灾胜于救灾。近年来我市每年都举行防灾救灾大型综合演练,并在社区、广场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我市传统救灾工作已由抗灾救灾为主,逐渐转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不断规范,救灾物资储备格局得到优化。 今年以来,我市健全了以“减灾委员会为主体,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分类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管理体制,制定编制了《徐州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徐州市地震应急预案》《徐州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等预案。市民政局及时修定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调整了局救灾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并印发了《徐州市民政局地震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这些举措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严密的制度保障。 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不断提升 2016年,我市贾汪区大泉街道大泉社区、邳州市炮车街道四王村、睢宁县睢河街道光华社区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今年我市又有7个社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社区在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社区是基础、基层是关键。”市民政局救灾救助处负责人如是说。近年来,我市各地结合本地各类灾害风险特点和社区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防灾减灾,需要群众参与。目前我市共有灾害信息员2500人左右,为不断加强灾害信息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市局和县(市)区局每年均组织灾害信息员培训,基层灾情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社会力量 成防灾减灾生力军 去年8月16日,丰县宋楼镇双楼村村民将一面写着“公益救援,无私奉献”的锦旗,送到徐州市蓝天救援队丰县分队办公室,以表达救援队对该村溺水身亡村民无私救援的感谢。徐州蓝天救援队是独立的专业性民间志愿公益救援机构,每一次救援全部是免费的。 近年来,志愿者成为应急救援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社会力量正成为防灾减灾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徐州蓝天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先后为连云港国际马拉松比赛、省青奥会、国际拳击对抗赛等十几项赛事提供安保服务,参与过徐州市大大小小的民间救援几十次,他们的救援装备和技术水平,也正朝着专业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备灾能力提升 彰显为民情怀 为确保在灾害来临之时对受灾群众及时救助,我市于2009年筹集100万元专项资金,在双山公墓建设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救灾仓库,2010年又筹集170万元资金购置了救灾帐篷、汽油发电机、军用毛毯、防潮垫布、睡袋、彩条布、照明设备、净水机等一批救灾储备物资。此外,我市各县(市)也都建设了救灾仓库。为建立和完善我市灾害应急救助系统,全面提高我市整体救灾应急保障能力,我市还将建设4000平方米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目前建设资金已经到位。 今年,我市市级安排救灾物资采购资金1500万元,采购救灾帐篷4000顶、折叠桌折叠椅4000套、救灾应急灯4000只,以及救灾折叠床、救灾棉被、褥子、床单12000套。目前,上述救灾物资均以通过招投标程序采购完毕,并全部入库储备,确保较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能得到有效救助。近3年,市民政局每年均与徐州市中央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市净婆婆餐饮有限公司、徐州市康乐堂居家服务会社、徐州市卜蜂莲花超市签订救灾物资代储协议,确保较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系列制度保障,一组组温情数据,不仅体现了近年来我市减灾救灾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备灾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体的关怀,彰显了民政人“躬行为民之政”的高尚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