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雄心再造华商之都 |
|
||
|
||
|
||
|
||
|
领队:刘明 统筹:何桂香 文/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劲松 甘晓妹 张瑾 影像/ 仲冬竹 关超 鲍彤 上个月初,“2017,大淮海一起赢——淮海经济区全媒体观察特别行动”采访团走进河南商丘。在秋日的细雨和艳阳中,采访团一行看古城保护,访历史文化,探新兴物流园区,一面为商丘古老厚重的历史而赞叹,一面又为这座城市生机勃勃的发展而欣喜。 和徐州一样,170公里之外的商丘也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古老城市,隋唐大运河贯穿全境,京九和陇海两条普铁和高铁在此交会,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亶赋得天独厚。近年来,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商丘,继承和发扬文化优势,注重在“商”字上做文章,大手笔布局城市建设蓝图,高水平开发利用历史资源,用时代雄心再造一座新时期的华商之都。 再现商之都:让古城复“活” 初到商丘,采访团处处感受到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但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是,在历经多次黄河泛滥的豫东平原上,居然还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明清古城。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座古城附近,还上下叠压着6座城,这一典型的“城摞城”案例,与同样身处黄泛区,数次洪水淹城又原地重建的徐州,是何其相似。 商丘是商民族的起源地,是商王朝的初建之都,也是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历来有“三商之源、华商之都”之称,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是商丘最为骄傲的一张城市名片。 现存的商丘古城为明清时期的归德府城,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当采访团一行来到这座正在全面修复之中的古城时,远远望去,只见城墙斑驳,城楼巍峨,重檐挑角,威严壮观,令人震撼。采访团成员登上城墙,登高远望,整座城池尽收眼底: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外圆内方,城墙以内93条街巷呈棋盘状分布,城内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南部最低),为典型的龟背城,展示了古代人民高超的城市规划理念。 归德古城是商丘的生命之根、文脉之本,如何保护古城、复兴古城、利用古城,是历届商丘市委、市政府始终认真思考的问题。 据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全周介绍,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2013年就启动了古城棚户区改造及古城保护建设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全面负责古城棚户区的拆迁、搬迁、土地整理、整体规划和实施建设。同时,委托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编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商丘古城城市设计及建筑方案设计》,并于2015年由商丘市人大着手《商丘古城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工作。2016年,《商丘古城保护条例》成为商丘获得地方立法权后的首部地方法规,使商丘古城保护有法可依,进一步推动了商丘古城保护的健康发展。 在古城大规模改造中,商丘将古城内原住民在城外选址重新给予安置;临街房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参照明朝风格修整,所有线路均改造为暗线,临街房顶或者墙壁上,一切现代化电器设备均予拆除,路面参考明朝时期原状修整;古城内主要设施按照明朝归德府内合理布局,府衙、学堂、医馆、当铺、酒楼、菜市场等一应俱全。同时,勘探地基、请考古专家监督复建、听居住古城的老人回忆老房子的情形、以透明玻璃罩的形式将具有典型意义的断壁残垣的老房作为文物样本原貌保护和展现…… 陪同我们采访的商丘日报社社长刘道明是一位历史文化专家,对商丘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规划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商丘把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作为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预计修复资金将超过200亿元。随着古城内明清八大家七大户等50多处文保单位的抢救性修复和历史文化挖掘,商丘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古城池建城史的天然博物馆”;未来全面修复完成之后,商丘将拥有一座“活的”古城,可以与湖南的凤凰、山西的平遥相媲美,它的影响力将是世界级的。 古城所在的睢阳区委书记曹月坤告诉记者,睢阳区着眼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2017年计划投资45亿元,已完成投资3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6%。计划用3年时间将商丘古城打造成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今年上半年,商丘旅游总人数达到640万人,旅游总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60.2%。 另据介绍,到2020年,商丘还将初步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商丘古城将成为一座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内涵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人文生态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 再兴商文化:让“商”字高扬 商丘,不仅是古商都之“丘”,而且是商朝、商族、商业的发源地。以文化兴市,以商业兴城,古代的华商文化与当代华商精神的连接,为商丘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占地80亩的华商文化广场上空秋阳高照,飞跃的无人机将广场风景一览无余。当采访团一行走进三商之门,以财富大道为中轴,过商海、万商广场、商人始祖王亥像,最尽头便是古商丘之“丘”——阏伯台。 阏伯台下唱大戏。自2006年至今,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已在此连续举办6届,吸引了海内外的华商纷纷来商丘寻根问祖、投资兴业。仅2016年,华商节以高端产业和技术创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现场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399亿元人民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文化引领,华商节已成为天下华商的朝圣地、招商合作的新平台、展示形象的大窗口,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2016年商丘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新任市委书记王战营提出调整商丘城市品牌,将原先的“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调整为“华商之源,通达商丘”。王战营解释说,“通达”最早出自《庄子·则阳》,意思是“在人类活动范围内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叫通达”。而庄子就是商丘民权人。“因此,我们提出通达商丘,是有客观依据的。” 如何构建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打响“通达商丘”品牌?王战营提出要“开放包容、构建高地”:即全面实施“东引西融”战略,向东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向西积极对接全省“一极三圈八轴带”格局,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围绕大交通构建大枢纽,围绕大枢纽布局大物流,围绕大物流发展大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大市、高成长服务业大市、现代农业大市、网络经济大市。加快建设开放高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通达商丘”,通达四方。2016年11月,已在全国90多个城市布局的传化物流集团落户商丘,目前商丘传化公路港一期工程的4万平方米建筑已封顶,年底将投入运营。当采访团一行来到这里时,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地图,详细地向我们介绍公路港的经营模式:以“物流+互联网+金融”构建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实现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与郑州、徐州等地形成港港联通、互联互通,加快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三业联动。 传化物流为何选中商丘?政府又有哪些优惠政策?面对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社长刘明的发问,负责人解释说:传化集团看中的是商丘便捷的交通和尊商重商的人文环境,政府相当重视,优惠政策也相当大,今年的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传化公路港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市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来公司指导,及时解决公司遇到的困难,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传化在商丘的事业虽然刚刚开始,但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的豫东物流园是现代“通达商丘”的又一诠释。据介绍,豫东物流园辐射区域为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200公里,包括徐州、济宁、淮北等16市及所属60多个县,辐射区域总人口1.6亿,对于商丘市打造中国商贸物流集聚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年8月召开的第七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上,商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史根治表示,商丘在积极参与兄弟市各种节会和招商活动的同时,将按照产业互补的原则,积极引进淮海经济区城市的优质企业到商丘发展,并以淮海经济区为纽带向东向南延伸,上半年已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123个,总投资1262亿元。 “华商之源”是商丘厚重的历史浓缩,“通达商丘”则是商丘鲜明的现代特质。处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中部崛起“两纵两横”产业带节点的商丘,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再造商之城:让日月更“新”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也是河南省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目的所在。2016年,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金三角”发展战略,以古城为品牌,带动全域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商丘高地。 素有“华夏之邑”之称的夏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采访团在细雨中参观了正在建设的天龙湖综合开发项目。两岸层林拥运河,满目青翠映古城,已初具规模的“三河口”景观带花木扶苏,如诗如画,令百姓流连。 据夏邑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国家级园林县城”夏邑按照全域“一盘棋”的思路,将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与城乡总体规划进行套合,实现全域“一张图”管理。在生态布局上,以天龙湖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湖三河五区七路九园”的城建格局。天龙湖项目总投资41亿元,规划面积1462公顷,2016年8月开工,如今北岸绿地景观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形成了一园一景致、一园一特色的园林风格。夏邑也因此成为河南省第一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示范县,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县城风貌初显。 民权县是采访团考察商丘“造城”工程的第二个县。十年前的民权还是河南省县级财政排名倒数第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标准化生产厂房林立,名牌明星公司结对成片,置身民权县高新技术开发区,犹如走进了一个国内制冷业知名品牌博览会。“中国冷谷”的名号果然名副其实。 民权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以制冷产业为主导,涵盖机械制造、葡萄酒加工,其中制冷装备制造业为民权高新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冷藏汽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为中国最大的制冷产业基地。 “冷”产业的“热”发展,为民权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冷谷红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红伟对企业的未来信心满满,他表示,要在未来五年实现“冷谷红红遍世界”的目标。 距商丘古城十几公里的商丘新区(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CBD即日月新城,是再造商之城的又一大手笔。采访团一行出商丘市中心城区往东南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旁边,猛然出现一湖碧水,碧水沿岸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茂密森林。走进森林,只见岛连岛、湖连湖、桥连桥,绕湖公路四通八达,林间小道曲径通幽,如诗如画。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系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月湖及日月湖湖体景观。 当采访团乘坐观光车环绕日月新城中心的日月湖一周,景区的壮观景象使人震撼,示范区以点带面、统筹全局发展的理念更令人赞叹。 据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管委会主任陈向阳介绍,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系工程是以引黄调蓄、灌溉补源、生态观光、民权电厂供水的综合性水系工程,工程由首尾相连的日月湖进水渠、日月湖(调蓄池)、日月河(退水渠)、中水河工程组成,水系上游与蔡河连通,下游与包河连接,2013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以塑造现代生态环境为理念,致力打造独特的河湖水系与环境景观特色,形成集防洪、文化、休闲、慢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景观通廊。工程建成后,将和商丘古城南湖形成一古一新、遥相呼应的生态发展良好格局,可改善商丘市三义寨灌区南部15万亩的灌溉用水条件,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民生、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的工程。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管委会主任高大立告诉记者,日月湖是商丘新区水系工程的一部分,承担着引黄调蓄、灌溉补源、生态观光的功能,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以5A级景区标准建设。4年前,这里还是瓦砾遍地,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着眼全局统筹谋划,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连班加夜,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成就了示范区大型项目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神话。日月湖一期工程造价6亿元,已完工,被广大市民称颂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每逢节假日期间,日月湖畔人气兴旺,游人如织。二期工程投资8亿元,预计明年年底建成。 日月湖景区在成功打造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良好的生态优势吸引了大批商家的眼光。环日月湖景区四周,上百亿的重点项目文化艺术中心、建业十八城、中信国安、万达广场、国奥玫瑰园等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居住人口6万人以上集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CBD。 采访当晚,采访团一行漫步在日月湖边,聆听着悠扬的音乐,欣赏着激扬的喷泉,融入在如潮的人群,大家不由陶醉在商丘美丽的夜色。这不仅仅是商丘可以触摸的现在,更昭示着可以预见的未来。 记者手记 创新引领未来 后发也能先至 商丘离我们很近,170多公里的距离,走高速只要一个多小时,坐高铁不过四五十分钟,不可谓不近。 商丘与我们很像。同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甚至连故黄河、沙土地、城下城都那么相像、相通。 商丘与我们很亲。不但说话的口音近,吃饭的习惯近,出产的特产近,就连商丘人上大学、做生意、看病、买东西,也爱到徐州来。在徐州买房安家、工作的商丘人更是多得举不胜举。 商丘的城市特色很鲜明,无论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还是“华商之源,通达商丘”,“商”字的烙印一直深深地印记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肤,以及每一个商丘人的精神面貌之中。 作为古老历史的传承者,商丘人是沉稳的。面对祖先留下来的商丘古城这个宝贝,商丘人不冒进,不浮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既修旧如旧,又让人耳目一新,让古城在这一代人手中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最大程度地利用,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坚守的精神。 作为商人文化的开拓者,商丘人是精明的。从商人始祖王亥开始,历代商丘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以通达天下的精神,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商人传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如今,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以及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枢纽城市的便利条件,商丘人又在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以现代物流产业为突破口,要让商丘的区域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作为创新精神的引领者,商丘人是开放的。从商丘城乡一体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到物流园、日月湖的建设,再到夏邑县的天龙湖综合开发,以及民权县“中国冷谷”的异军突起,无不体现了商丘人敢为人先、后发崛起、创新创优的精神。 创新引领未来,后发也能先至,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着更多优惠政策的扶持,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商丘必将大踏步前进,与徐州携手并进,共创淮海经济区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