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广阔的徐州体育产业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苏 通讯员 王中柱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及未来五年体育事业发展时,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意味着体育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将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奉献者。体育产业是五大幸福产业之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建设体育强国,体育产业不可或缺。 整整三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三年来,体育产业的创业者层出不穷,商业业态不断丰富,对其他行业的联动作用日益明显,体育上市公司实现了从个位数到百位数的增长,显示了这个行业的旺盛活力和强大后劲,为中国实现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年来,徐州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体育局局长陈钢。他介绍说,国务院46号文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前所未有的,这三年间,徐州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包括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也显著提升。 徐州百姓素来喜欢运动健身,但健身休闲作为一个业态还是近几年成熟起来的。去年,我市“健美丽人健身俱乐部”“梦之健健身俱乐部”双双跻身“江苏省十佳体育健身俱乐部”,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两家健身俱乐部同时上榜的地级市。其他如中健银座、鼎龙、英派斯、金吉鸟等多家大型跨区域民营连锁健身服务企业,也经营得各有特色、红红火火。从项目种类上来看,游泳、羽毛球、乒乓球、滑雪、漂流、攀岩、武术等丰富多彩的体育休闲项目,一直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运动。特别是环湖健步走更是引领风气之先,成为徐州一道靓丽的风景,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在美丽的云龙湖畔,每晚7时前,五颜六色的队旗飘扬,数十支健步走队伍身着各自队服,集结完毕后便开始健步走湖。上万人的规模,伴着激昂的音乐,迈着整齐的步伐,壮观场面足以惊呆任何一座城市。难怪有网友在观看了网络直播后惊呼:“徐州人民这是天天开运动会的节奏啊!” 体育用品制造业正在成为体育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涌现出江苏康力源、贾汪全家福等一批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江苏康力源公司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认定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江苏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年产各类健身器材100多万台,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中东等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位于江苏省第一、全国前三,是国内健身器材生产领军企业,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健身休闲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热捧。贾汪、铜山、睢宁、丰县、沛县等县区积极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建设体育旅游项目。贾汪区以打造“全域旅游”新品牌为抓手,大力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一年内实现“双级跳”:2017年4月份与省体育局签订第二批省级体育特色小镇共建协议,8月份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贾汪区现有体育产业单位7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5200多人,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8亿多元,形成了大景山滑雪公园、督公湖航空飞行、房车营地项目、凤鸣海休闲风景区等户外休闲体育聚集区,在淮海经济区户外运动和休闲旅游经营方面,声名鹊起、渐入佳境。 近年来,我市体育竞赛表演项目不断丰富,品牌赛事不断增加。今年相继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徐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第二届“丝路汉风”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中国·新沂环骆马湖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国际龙舟邀请赛,数以万计的中外选手和媒体记者云集徐州,在青山绿水中体验徐州历史文化和美景美食,感受徐州人民的真情热情,也通过他们把徐州的美貌美名带到了全国、带到了世界各地。其中4月9日参加徐马的2万名选手,有55%来自外地,境外选手来自17个国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播,震撼人心的场面让广大媒体惊呼:“天啦撸,今天半个徐州城都被马拉松承包了!” 未来关键词:波澜壮阔 面对徐州体育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市体育局局长陈钢保持着冷静而乐观的态度。他说,当前只能说是“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掀起了波澜,远远没有达到波澜壮阔、蓬勃兴旺的程度,而这正是我们在未来几年要努力争取的目标。《徐州市“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是市政府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我们在围绕规划任务、创新举措、加快落实的同时,立足徐州被国务院明确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抓紧研究制定《徐州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年把我市打造成淮海经济区体育产业发展高地。为此,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机制变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能交给市场的就让市场来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能量。场馆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投资经营,赛事可以让社会组织来承办,对于某些运动项目,积极探索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模式,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搞好产业布局。当前的设想是,按照“两核、三廊、四极”的格局来谋划我市体育产业。两个核心是新城区奥体中心和湖北路体育中心,这是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两个支点。“三廊”是沿故黄河生态健身休闲廊、沿大运河体育制造产业廊和新亚欧大陆桥体育产业廊,这是和徐州其他既有规划、地理特点相吻合的,有的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有的还需要规划整合。“四极”立足于“一县一品”,对县区已经具备一定核心优势的产业集群强化扶持,即培育邳州体育用品研发与生产制造产业园、铜山户外休闲养生区、贾汪体育旅游基地、沛县武术产业基地。 ——促进跨界融合。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打造“互联网+体育”,让体育驶上高速路。推动体育和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挥体育强身健体作用,让体育在健康徐州建设中“把住关口”。鼓励体育与传媒、旅游、科技、创意、教育、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等深度融合,发挥体育强大的拉动效应。 ——明确重点项目。着力发展足球运动产业,加大支持徐州国际马拉松、徐州国际武术大赛品牌赛事,拓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创新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新兴潜力产业,建设功能完善、体验性强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挥徐州山水风光秀美的资源优势,加快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2-3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生态环境良好、体育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 陈钢局长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临近,体育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体育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喷发期。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我市体育产业,打造淮海经济区体育产业高地,让体育更好地造福百姓、服务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当前关键词:风生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