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绿色文明的美丽画卷 ——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1号议案纪实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通讯员 马济民
“我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与沿线地区发展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较重……建议继续把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作为全市一项重要工作,持续加力,努力把我市黄河故道打造成整个黄河故道流域的样板区、示范带。”在今年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11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议案》,被确定为大会1号议案。 黄河故道是黄河1128年南泛侵泗夺淮入海,1855年北徙山东利津入海后形成的“地上悬河”,西起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至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入海口,全长730多公里。江苏省境内黄河故道全长496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4个省辖市。其中,徐州境内黄河故道总长度为234公里(包括泛道大沙河段61公里),涉及4县(市)5区、43个镇(街道办事处),沿线区域土地总面积405万亩,总人口154万余人。受历史、区位、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沿线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村庄面貌仍然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仍然较低,集中了两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薄弱村和四分之一的贫困人口,目前仍是徐州的一条“贫困带”。 挖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这是黄河故道沿线百姓的急切盼望,是沿线区域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华对黄河故道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强调指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涉及到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是一项牵动徐州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要对这项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今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推动《关于持续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议案》的办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赴宁,副主任李玉娟的带领下,足迹遍及睢宁、铜山、泉山等黄河故道沿线地区,深入现场开展督办调研活动。在督办大会议案办理的同时,委员、代表们也现场感受全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新发展、新成效。 拓宽开发思路 黄河故道沿线旧貌变新颜 在铜山区黄河故道新黄大沟完善工程现场,12.3公里的河段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河岸钢筋混凝土护坡平整划一,河面清澈,不时泛起片片涟漪。这只是黄河故道中泓全线贯通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市已累计投资20亿元,疏浚中泓228公里,新增调蓄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云龙湖蓄水量,新增灌溉面积30多万亩,新增粮食产量5亿斤。黄河故道这条徐州境内最长的河流实现了全线贯通,部分河段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 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们来到黄河故道景观快速路铜山至丰县段。“黄河故道景观快速路,是我们沿线农民的致富路、小康路,建成贯通以后,节假日来我们农业产业园休闲的市民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好起来了!”铜山区人大代表李家春兴奋地说。 市黄开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已对黄河故道和大沙河沿线投资20.2亿元,建成沿线二级公路189公里,黄河故道景观快速路东段已经建成通车,西段也将全线贯通,其中新城区至观音机场段、丰县黄河故道段和丰沛大沙河段已成为休闲观光旅游的热点线路。(下转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