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严制度守卫蓝天白云 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评论之四 |
◎徐州日报评论员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强化考核问责,疾风厉势,重拳出击,以最严格的制度、最铁腕的举措,掀起了整治大气污染的“环保风暴”,全力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 向大气污染宣战,制度无疑是成功的根本和保障,要使蓝天常驻,空气常新,更需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正因如此,大气治理能够凝聚全社会最广泛的共识。近期频繁出现的各种“史上最严”法规,让人们看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决心与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我市而言,只有着力破除区域范围内制约大气污染防治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建立健全各项防污治污的法规制度,才能唤回并留住我们的朗朗蓝天。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能靠“天帮忙”,必须要靠“人努力”和制度保障。面临的环保形势越是严峻,越要求我们拿出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拿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举措,针对突出问题,查漏补缺,通过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把环保制度笼子织密织牢,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足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条件,要解决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就必须使废气排放、工地扬尘、城市管理等监管制度更具有刚性和约束力,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要不断健全政绩考核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量化问责办法,在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整治不力的,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从速从严进行问责。通过祭出整治“组合拳”,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刚性化,从而建立起最严格的环境法治、环境管控和环境经济制度体系。 用最严格制度保护蓝天,还要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使全市人民逐渐养成保护蓝天、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