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守候的灯 照亮回家的路 康居社区:在为居民服务的路上不止步 |
|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铭 家是小家,社区是大家,小家大家都是家,同样都有一盏守候的灯,照亮回家的路。 点亮守候的灯,照亮回家的路。康居社区在为居民服务的路上不止步,他们用“店小二”的精神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既然选择了家长里短 就要不厌其烦 康居社区书记殷昌雯家住康居小区C区,距离社区服务中心步行5分钟。但她每天早晨都要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出门,因为她知道路上总会遇到想和她“说两句”的邻居。 “说两句”可不是三五分钟那么简单,家住D区的刘老师反映D区一条路坑洼不平,拉着殷昌雯足足聊了半个小时;C7号楼二单元4楼的谢老师也是在殷昌雯上班路上把该楼外立面管道漏水问题反映给社区的…… “康居小区上房19年了,69栋楼住了2000余户,常住人口6000余人,老年人居多,琐碎事也较多。我们社区共7名工作人员,都踏实本分地做着服务,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社区的活不就是这样吗,既然选择了家长里短,就要不厌其烦。” 家住B10号楼2单元102室的赵祖生老爷子今年八十多岁了,一点不落伍地玩起了智能手机,不会操作怎么办?打电话找社区。“我们都接到过赵爷爷的电话,都上门教过他怎么操作。”工作人员冯岩很喜欢那位赶时髦的赵爷爷。 今年春节期间,B2号楼3单元202室水管爆裂,主人不在家,流水把一楼住户淹了。一楼住的是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束手无策之下给社区打求助电话。社工侯淑丹和同事跑到现场,通知物业关水阀并联系二楼住户回家处理,然后大家一起给老太太拆洗晾晒被泡的被褥,再找出新的给换上。 大家的社区要有大爱 让正能量彰显 为了让正能量在社区彰显,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区传承,康居社区从2006年开始举办社区“邻里节”活动,把“好邻居、好婆婆、好妻子、好丈夫、好儿媳、好家庭”等身边好人的评选融入到邻里节中,把邻里节提升为“以德为邻,团结互助,共创文明”的社区经常性文化活动,营造了邻里守望互助的和谐人际氛围。 经过十三年努力,“邻里节”已成为康居社区居民每年期盼的盛大节日,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借助“邻里节”平台,一大批社区文艺团体迅速成长并发展壮大,一大批优秀群众文化作品脱颖而出,举办了多场文艺活动演出,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邻里节是康居社区展现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平台,而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共创和谐邻里关系的例子则是不胜枚举的。 因为女儿、儿子二十多年前先后出国留学定居,耄耋老人彭腾华和老伴成为空巢老人。大年初二接闺女回门一直都是她的念想,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相隔万里的距离,这念想始终是个念想。直到2014年社区志愿者张美丽和张建梅的出现,为老人圆了接闺女回门的梦。 “我们都住康居,都是社区志愿者。2014年起,我们两人大年初二都‘回门’到彭阿姨家,买菜做饭陪老人吃团圆饭,我们就是彭阿姨‘闺女’。”张建梅告诉记者。 闺女,回门,简简单单四个字让老人盼了二十年,梦圆之日泪涟涟。 勤恳努力并创新服务 提升幸福指数 康居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勤恳的,努力的。 为了居民使用健身器材时的安全,她们多方化缘把健身器材周边约200平方米裸土进行硬化;为了把小区篮球场还给居民,她们逐户做通占用篮球场停车的车主的工作,并安装挡车器…… 老人腿脚不好,出门买菜不便,怎么办?社区积极协调12349养老服务中心,磋商为老人提供送菜服务;个别楼道车辆随意摆放,影响居民出行,怎么办?社区请办事处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划线解决有序停车问题;单元门破损影响安保和美观,怎么办?社区召开楼长会议,入户调查居民意愿并联系施工人员做安装费用预算,让钱花得明明白白…… 今年,康居社区又在“全科社工”模式探索方面做了很多积极尝试。 “以往,社区工作人员按条线分工,民政、计生、社保和残联等每条线都有专人负责,这样分工虽然职责清晰、政策熟悉,但是当个别岗位人员不在时,其他人员无法替代,就会造成居民跑空趟。” 殷昌雯介绍,泉山区今年开始推行“全科社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社区工作人员从原来的专能到现在的60多项社区政务服务内容和业务技能实现“全能”。而康居社区作为泉山区唯一一家“卡座”开放式服务示范推广点,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间实现了“零距离”,增加了亲切感。 “全科社工”模式的推广解放了大量社区工作人员,康居社区7名社区工作人员解放了4名,而这4个人就可以投入到社区管理服务中,深入到居民中间,为大家解决问题、提供服务,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