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探路领跑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季芳 通讯员 冯钰茹 6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审批瘦了身 两头都轻松》为题,聚焦徐州“不见面审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容缺预审等系列创新举措,引来全国关注。 作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从去年以来,徐州经开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勇涉险滩、勇破藩篱,以权利“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率先实施“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容缺预审、区域联合评估”等创新举措,实现了从“3550”到“2330”的跨越。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经开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素”“第一品牌”,深入践行“店小二”精神,创新驻企服务、代办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建成全市空间最大、办事事项最多、办事效率最快的智慧型政务大厅,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投资项目30天落户 从“3550”到“2330”的“直线加速” 项目审批需要多长时间? 《焦点访谈》出镜企业家傅志伟给出了答案,所有手续一个月就办齐! 傅志伟在徐州经开区投资的项目名为天拓集成电路产业园。他说,按以前在别的地区的经验,最起码需要大半年。没有想到在徐州经开区,一个月就办完了手续,现在,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 工业项目的审批,法定审批期限是264个工作日。国务院要求压缩到120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50个工作日。而在徐州经开区,只需30天。 这是怎么做到的?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李胜给出了答案: 徐州经开区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创新实施容缺预审,容缺土地证,可以办理、规划、建设等一系列的手续。将原来互为前置条件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平均压缩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审批时间。同时,对于企业在落地过程中要经常开展各种评估。开发区管委会出资,提前把环评、能评、地灾、水土保持等六项评估做好。评估结果直接供企业免费使用,平均每个项目为企业节约成本大概20到40万元,节约时间30到50个工作日。 其实,不仅仅是工业项目审批从50天“瘦身”至30天,开办企业3天,不动产登记5天,在经开区,已分别瘦身至2天、3天。 2017年2月,徐州经开区被确定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5月,经开区全面启动改革试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实现了省定“3550”目标,而此时,全国行政审批改革已呈如火如荼之势。经开区没有满足于“跟跑并跑”,而是加快推进“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审批,在对标找差的基础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实施“容缺预审”制度、创新实施“一窗收费”、“区域性联合评估”,通过系列改革创新,徐州经开区行政审批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实现了从“3550”到“2330”精彩跨越。 (下转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