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李柯薇 “满鹏教授,邳州有一整条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这条链上集聚着诺贝尔奖获得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欢迎您带领中科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到邳州考察。”日前,在西安交通大学邳州专场人才对接会上,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宋永向满鹏及其团队发出邀请。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苏北地区首引诺贝尔奖得主落户建立工作室,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专家纷纷入驻邳州,从引才、用才、聚才、育才……邳州聚焦人才优先,聚力创新发展,用高端产业“虹吸”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助推高端产业,全力构筑淮海经济区县域人才高地,邳州“人才版图”不断扩大。 一 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关键靠创新,基础在人才。 当好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先行军,保持政治定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突出第一要务,用现代化理念和系统化思维谋划邳州发展,主动承接徐州辐射、积极参与徐州分工,不断提高淮海经济区县域首位度,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创优新高地,建设宜游宜居宜业新家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力推进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邳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制订邳州市“十三五”人才规划,绘制产业人才地图,人才工作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发展绩效考评表彰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作为重要内容,邳州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产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要配合找什么人才,不是‘漫天撒花’,而是要把已有的产业做强做大。”邳州经济开发区科技局局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尧飞说。 “山东大学最近的研究成果,跟我们的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产业链匹配度很高”……5月22日下午,在邳州经济开发区产业技术研究院会议室,一次激烈的讨论在上演,来自国内半导体领域专家和邳州的半导体产业链企业齐聚,人才和产业在邳州全市“两主三特四重”十大主导园区中上演着“最强聚合”。 邳州坚持人才和产业“双驱动”,紧紧围绕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深耕细作,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打造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生动局面,仅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一条产业链就拴住了1个诺奖得主、12名“千人计划”专家,鲁汶仪器、实为半导体、影速光电等30余家企业相继入驻邳州。 二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软环境”、释放“软优势”是关键。 “多数人才都是外地来邳州创业,让人才在邳州‘有家的感觉’,才是做好服务的最高境界。”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魏东山说。 “孩子太小,还在老家唐山上学,不知道能不能把他带过来呢……”2017年初,邳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赴企业走访人才时,徐州“双创之星”、江苏实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EO黎静偶然说出的一句话,被科长李存锋默默记在了心里,“人才说了,我们就要办”,经过协调沟通,黎静8岁的儿子如今已经在邳州本地小学成功入学,接到办好入学的通知时,黎静本人充满了欣喜,“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组织部就对我一帮到底,这样的营商环境,谁不想留下?”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才,邳州市专门出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打造“人才E站”,在户口申办、住房补贴、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完善政府、银行、投资、担保、租赁“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长效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每年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评选“最美邳州人”“优秀人才贡献奖”等,切实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邳州通过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让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三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赵老师,我们和荷兰、德国这些欧洲大国的差距究竟在哪?”“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都有哪些?”每逢周五、周六,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邳州研修院的课堂教室里,总是会充斥着这些专业性极高的问题,来自影速光电、华兴激光、实为半导体、博康信息化学品等10余家公司的50余名学员齐聚一堂,为他们授课的,是来自中科院微电子所的“行业大牛”“业内大咖”们。 引才重要,育才更重要,把高层次人才的优势转化成邳州本土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也是招才引智的重要一环。 邳州市对本土人才的未来培养提出了“新方案”,和中科院微电子所的“强强联手”,把引进人才变成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带动了一批本土企业人才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 邳州还针对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人才,开展“千名学子看邳州”活动,让“校门”对上“公司门”,把本土人才留下来作贡献;举办大院大所走进邳州暨半导体产业化基地揭牌仪式,吸引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微电子专家赴邳为半导体产业把脉支招,汇聚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军师联盟”…… “以才兴业、用才强业,人才的未来,就是邳州的未来,让县域经济在人才的助推下迸发光彩,正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邳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永扬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