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解读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源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领域优化要素供给,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多种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 眼下,我市高标准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健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打造金融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的支撑平台。加大招金引银力度,加快组建本地法人银行,完善“银行+证券+保险+新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方式和效率,积极对接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与我市相匹配的子平台,打造便捷有效的线上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提高信贷质量,实现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适应。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支持企业利用产业基金、银行间市场融资工具、科技金融、私募创投、企业债券等资金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探索通过贴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等方式,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同时,我市加强产业基金“募投管退”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建立完善基金项目投资库,加快设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健全金融信用体系,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市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银行贷款本地投放率达到96%以上,金融集聚区核心区全面建成,入驻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比重达50%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支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实施顶尖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等,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围绕现代产业发展重点,加大专业技术型、职业技能型和企业管理型等人才的招引和培育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资源布局、培养模式,健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构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我市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放大“不见面审批”改革效应,提升“3550”审批流程标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新增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集聚。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落实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广大企业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仅如此,我市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我市发挥徐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完善铁路、公路、航空、航道港口等网络,将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物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高品质快速交通网,推进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专建设。加快完善畅达干线交通网,推进徐州都市圈重要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持续推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新沂通用机场工程。强化港口与外围骨干铁路、公路网衔接,打通“公铁”“铁水”“公水”等联运通道,构建运转顺畅、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到2020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10万吨,水运集装箱能力达10万标箱,铁水联运量达1500万吨,多式联运货运量占比达6%左右。 除此之外,我市强化系统性政策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指导各县(市)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电耗税收、单位能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等为重点,制定实施全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在财政方面,优化企业创新支持政策,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向万亿级迈进、现代物流产业向5000亿级迈进。完善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要求,建立财政奖励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机制。在土地方面,我市保障高质量项目用地,推广实施对工业企业的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建立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与地方工业亩均税收水平挂钩制度。在环境方面,建设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促进排污权指标有偿分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