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梦想的起源 勇攀成功的阶梯 ——档案见证徐工集团改革创新之路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瑾 诞生于抗日烽火、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力于改革开放,徐工集团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奠基者,到世界高端装备的制造者和全球竞争格局的挑战者,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让世界瞩目。 2017年12月12日,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徐工集团,全程57分钟的考察、近8分钟重要讲话,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徐工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也在光荣的徐工发展史中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让史实发言,用档案说话。徐工在改革开放40年中走过的历程,既为徐州的改革成果书写了华丽篇章,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腾飞的典范。盛夏时节,本报“改革开放四十年·档案见证”栏目记者来到徐工集团的体验厅,通过这里详实的照片、文件、实物、视频等档案,感知徐工在改革大潮中的破釜沉舟和开拓进取。 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 寻找徐工的梦想起源,是2013年徐工体验厅筹备之初的重要工作。“徐工是有红色基因的。”回忆起到鲁西南临沂等地调研徐工前身华兴铁工厂的经历时,徐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品牌与文化发展部部长徐筱慧至今感动: “华兴铁工厂1943年成立,后被内编为胶东军区许世友将军麾下的鲁南第八兵工厂,在各种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工人们既是工人又是军人,在当地口碑极好。从当地文史部门提供的老照片等档案,我们骄傲地看到,原来徐工从第一代人开始,就充满了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 正如徐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所说:“徐工自诞生之初就流淌着红色的血液,承载着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重担,红色基因注定了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徐工在改革开放40年中,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固本强基,徐工巴西党委、徐工欧洲临时党支部、委内瑞拉临时党组织……徐工始终做到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把党的建设延伸到全球的徐工企业,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年初,16家中央媒体集体采访,《人民日报》记者问“徐工成功的制胜法宝是什么”,王民回答:“徐工的成功在于有根、有魂、有情怀,徐工的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徐工的魂就是恪守大器文化,徐工的情就是产业报国的情怀!” 七项治理先拿干部开刀,破釜沉舟挖国企“毒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89年,徐州市将一批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分离出来,组建生产经营型企业实体——徐工集团,并通过推行股份制试点等改革,打造中国第一个工业企业集团化改革样板。1992年,徐工集团代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参加德国宝马展,首次将中国国旗升起在世界级工程机械展会现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萎靡,徐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干部享乐奢侈之风更使徐工雪上加霜。徐工行政管理部部长张文斌介绍,1999年,新上任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从小金库、差旅费、公款消费等七项治理入手,深挖国企“毒瘤”。 “七项治理”先从管理层开刀。随着《关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9个文件的连续出台,改革的阻力日益加大,收效和转变也更加明显:取消干部专车,变现57部小汽车,年节约费用500余万元;回收217部手机,折价卖给个人,当年节支150万元;取缔小金库,规范业务招待……集团上下风清气正,当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 在徐工体验厅,有关七项治理的档案铺排在大厅中央的展柜中,彰显着这一力挽狂澜的改革对扭转徐工命运的重要性,也似在表明徐工的态度:“七项治理”永不松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从这部分档案获知,徐工“七项治理”的举措受到中纪委的肯定,成为全国纪检系统廉洁治理的典型,被《中国监察》杂志报道,今年央视又前来拍摄专题,作为全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点案例。 创新驱动,核心技术浓缩国家工程机械的进步 徐工体验厅二楼,一个占地面积近90平方米的巨型沙盘,展现了徐工近年研制的20多款产品模型。徐工研究院副院长罗衍领说:“徐工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浓缩了国家工程机械的进步。” 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百年发展史基本上是一部被欧洲、美国、日本主宰的历史。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徐工用数十载的坚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多项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出了诸多领先全球的世界级产品。 罗衍领介绍,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徐工自主突破高端液压油缸、新型变速箱、高端电控系统等高难技术,并在阀、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等领域实现全球合作,以自产高端零部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赢得国人骄傲,世人尊重。 XG13挖掘机液压油缸、四轮一带、APV16-22CN004多路阀,世界第一吊XGC88000、全球起重能力最强全地面起重机XCA5000、亚洲第一救援高度登高平台消防车DG100……偌大的体验厅整面墙壁上,一项项核心技术以及徐工创造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凸显出徐工在国际化、世界级发展进程中的强大创造力。 2010年“中国工程机械之都”、2012年“全球移动式起重机行业第一名”、2014年“中国工业大奖”,一块块牌匾,记录了徐工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再到“超越者”的砥砺前行,在高端产品研发、成套施工方案、核心零部件、实验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全球影响,彰显出强大的中国力量。 ■后记 坚守,是一场挑战自我、砥砺意志的淬炼。改革,是一次冲破藩篱、凤凰涅槃的重生。创新,是一种勇立潮头、矢志超越的精神。徐工风雨兼程,历经几代人的奋斗,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在力拔千斤的工程装备背后,是徐工集团鲜活的企业文化,徐工人共同积淀的精神财富。 2017年在央视《挑战不可能》完成高难度三连吊的徐工技师李戈3代都是徐工人。李戈的爷爷是机械行业最高级“老八级”技师,李戈的父亲在徐工40余年,中国第一台液压起重机就是由他亲手调试出厂,1976年曾参加唐山地震抢险。2008年5月汶川地震,李戈也是第一时间与徐工人出现在救援现场。从小就以徐工为荣的李戈说,徐工就是一个家,一个充满梦想、创造和激情的温馨家园。 体验厅最后展示的是集团职工子女的儿童画,“我和爸爸的徐工梦”“腾飞的徐工集团”,稚嫩的画笔传递了徐工的未来和希望。 记忆徐工、体验徐工、品味徐工,以“矢志路、平凡心、非凡事、成大器、创未来”为主线,徐工档案定格了徐工人以平凡心做非凡事,在改革开放40年中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足迹,亦为世人展示了徐工作为大国重器的担当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