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贾汪因煤而兴、因矿设区、也因煤而困。长年的煤炭开采给贾汪留下了13.23万亩的采煤沉陷区,占徐州市沉陷区面积的1/3,生态环境恶化,天灰地陷房裂水黑,老百姓怨声载道。生态环境脏乱差是贾汪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短板。贾汪区把生态修复再造摆到压倒性位置,着力解决制约贾汪发展的最大瓶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出了一篇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文章,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潘安湖,整治前是徐州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通过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模式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已呈现出碧波万顷、湖阔景美的美好景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典范和标杆。贾汪将采煤塌陷地变包袱为资源,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7.57万亩。 曾经的贾汪多山缺水,全区有大小山头283座,岩石裸露率曾高达50%。2011年以来贾汪区持续“向荒山进军”,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3.2万亩、荒山绿化2.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3%,比2011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为重现泉城风采,全区实施“引运润城”工程,开挖疏通河道144条306公里,全面打通城市水循环,彻底改变了长期煤炭开采导致的水位下降、缺水少水、水质恶化的状况,曾经枯竭的122对泉眼恢复水位,重现了贾汪绿水绕城、人水相亲的“泉城”风采。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绿色发展成果,贾汪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两年内转移关停4家焦化、5家钢铁铸造、3家煤电企业,消减焦炭产能490万吨、煤炭消耗700万吨,退出炼铁产能400万吨、炼钢产能335万吨,已关闭19家砖瓦厂、10家粉磨企业。提高环保门槛,坚决不要黑色的GDP,近五年否决了亿元以上不符合环保的项目20余个。 社会转型 “矿竭人去”蜕变“贾汪真旺” 产业转型 “一煤独大”变身绿色多元 针对煤矿关闭后民生保障欠账多、煤矿失业工人就业安置任务重等突出矛盾,贾汪区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坚持再穷不能穷民生,自加压力综合施策,民生和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徐州市前列。 高质量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累计安置失业矿工5.1万人,适龄安置率达到94%,再就业矿工“换个活法儿”迎来了崭新的美好生活。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在全省率先推行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创新实施“社会主义大家庭”集中托养农村弱势群体模式,矿区居民享受到了和主城区一样的同城待遇。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实现18981人脱贫,脱贫率达60.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7元,高于徐州平均水平。 高标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公共厕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十大工程,全面实现城乡市场化保洁、供水管网、道路亮化全覆盖,一个个乡村变成美丽风景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建成二级甲等医院两所、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5家、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8家、卫生室46个,群众健康质量明显提升。现有大中专院校3所,65所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68所优质幼儿园,孩子们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构建现代交通通达体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城区到乡镇、镇到村、村与村、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绿化,老百姓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 高水平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完善应急防范机制。积极开展平安守护工程,维护江苏北大门良好形象。在行政村普遍建立乡贤组织,发挥大老执理事会作用,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构建起网格化治理新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型出关 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彻底摒弃跟随发展理念,贾汪坚持走“生态+”的路子,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了新的起点上的弯道超越发展,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型传统发展路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生态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贾汪徐州工业园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双楼保税物流园区、大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洞山休闲度假区等重要功能板块生机勃勃,成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推动生态+工业,突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高起点规划建设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抓好徐州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6.4万平方米松木家具城,筑巢引凤招大引强。坚持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乘用车、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产业,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深入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积极对接央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下大力气招引了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好项目。康讯数控、戴卡斯町半固态压铸件、哈维防火新材料、牟特电机电控、福久PC板、中闽重工精密机械零部件等项目竣工投产,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弘仁装配式建筑、美的智能家居、娃哈哈生产基地、金固新能源汽车、江苏钛得新材料高性能胶黏剂等项目建设全面加速,装备制造业由小到大,装配式住宅结构产业爆发式成长,贾汪成为徐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的高地。 推动生态+农业,依托京杭大运河沿线规划建设农谷大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面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合理布局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从种粮食到“种风景”、从单纯务农到多业经营的转变,农民增收的渠道更加宽广,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2017年底全区设施农业面积12.5万亩,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家乐115个,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推动生态+旅游业,推动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五年来成功创建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4个4A级景区和卧龙泉1个3A级景区,成为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旅游业新热点,旅游人数连年增长30%以上。2017年来贾旅游人数达870万人次,被誉为“挖煤贾汪,旅游真旺”。 推动生态+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吸引恒大集团、绿地集团等领军企业来贾合作,发展养生地产、旅游地产,建设高端养老养生基地。吾悦广场、中钰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具展销中心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相继入驻,有效带动了消费升级。推动双楼保税物流园区上升为市级重大战略,开通至上海洋山港班轮航线,普洛斯(徐州)物流园、远泉金融智慧物流园、徐州港双楼作业区通用码头项目相继落地,双楼保税物流园成为徐州仓储物流新高地,贾汪迈进“通江达海”的新时代。 城市转型 陈旧矿区蝶变现代新城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就亲临徐州、来到贾汪。总书记对贾汪转型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总书记在贾汪视察时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贾汪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定海神针”。贾汪党员干部群众已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的根本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确保在贾汪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贾汪全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塑造总书记视察路线品牌,打造乡村振兴的马庄样板,擦亮潘安湖景区金字招牌,持续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会战”,全力推进煤矿棚户区改造,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在采煤塌陷地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创造更多的新鲜经验,奋力走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前列。 虽然贾汪转型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贾汪人也清醒地认识到,贾汪转型发展的成果只是初步的,目前仍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力度,以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勇气,精准用力、持续发力,确保尽快转型出关,继续为全国同类城市转型发展作出示范、当好样板。贾汪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修复、煤矿棚户区改造、大气污染防治三大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弘扬潘安湖精神,坚持不懈地向剩余5.66万亩塌陷地进军,确保“十三五”末全面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务。坚持在棚户区改造上算大账算长远账,主动担当作为,打造以人为本棚改惠民的贾汪模式,让矿工尽快告别低矮的棚户区,决不把采煤塌陷地和煤矿棚户区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加大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六个专项治理”、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严格执法管理问责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大会战,厚植贾汪生态家底,更好展现贾汪“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魅力。摒弃跟随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命线不动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建设,加快构建有特色、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也为贾汪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贾汪区作为徐州的城区之一,发展腹地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贾汪人正立足徐州看贾汪,站在大洞山之巅看贾汪,在全市大局中谋划贾汪发展,在服务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中找准定位。积极主动地对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主动接轨市区、融入淮海,承接徐州非中心城市功能转移,承接徐州核心区溢出效应。按照中心城市功能需求,对贾汪全域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确立不同的功能区域,打造中心城市特色板块。加快构建周边县市的交通通达体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彰显徐州主城区的城市形象,让外地来客一进贾汪就鲜明地感受到徐州的中心城市品质。充分利用贾汪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打造淮海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休闲度假中心、康养中心、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贾汪作为、贡献贾汪力量。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完善城镇功能,面对以矿为城、区为城郊、城乡分割的尴尬局面,贾汪区冲破体制藩篱,实行自主式开发突破,实施融入徐州主城区战略,城市改造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47万平方米,确保到明年底全面消灭棚户区。改造人民公园,整治凤凰泉湿地公园、五号井矿工广场等生态工程,彻底改变了老城脏乱差面貌,百年矿区旧貌换新颜。实施城市东进战略,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城区景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和一批城市综合体,主城区面积由2008年的18.26平方公里扩大到29.46平方公里,彻底颠覆了外界对贾汪“老城只有巴掌大,一把手电照两头”的固有印象。大力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活动,乡村环境发生根本性改观,涌现出马庄村、磨石塘等一批特色田园美丽乡村。 提供资源枯竭地区 绿色转型『样本』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图/贾汪区摄影家协会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整理 秋日的潘安湖,湖面吹来瑟瑟凉风,但依然挡不住人们游玩的热情。景区中央花坛万余株鲜花、憨态可掬的萌宠塑像群、浪漫唯美的婚礼庄园、欢乐无限的海洋主题乐园等,成为游人必去拍照打卡的网红地。再过十几天,园区内层层叠叠的网红池杉林将似红霞般排山倒海而来,在这个略显萧瑟的季节,这一片红将格外耀眼,令人惊艳无比。潘安湖湿地公园内四季好景连连,这片在采煤塌陷地上建成的人工湿地,如今已经成为贾汪生态发展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贾汪区是百年煤城。2011年,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贾汪区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产业、城市、社会、机制“五个转型”,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区、国家绿化模范区、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成为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的成功典范,为全国资源枯竭地区绿色转型提供了“贾汪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