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铜山答卷”书写宜居铜山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广大农村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呈现一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喜人景象——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铜山区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准确聚焦阶段任务,抓准抓好战略重点,在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繁荣乡村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乡村振兴·铜山答卷”报道,聚焦“铜山实践”,解读“铜山经验”!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北村村的湖光山色、潘楼村的水韵悠然、紫山村的精致典雅、马集村的花香果红……今日铜山,一个个美丽村庄聚点成片、连点成线、盆景变风景,就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环绕着徐州。近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公共空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铜山区召开,与会人员禁不住惊叹:铜山真美,让人震撼!

铜山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开幕之战”、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效率管护,形成独具特色的铜山经验。“震撼”背后凸显出铜山科学务实的实践逻辑。

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坚持先做规划、后搞建设,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主要是来支持而不是政府的事让农民来配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听农民呼声、围绕农民关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营造优美生活环境、践行文明生活方式成为农民群众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张集镇孙湾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体村民纷纷踊跃参与,自发清理各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2万平方米,让新农村有了新面貌。伊庄镇马集村大力宣传生态旅游带给农民的实惠,群众自发参与到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清理出的168亩土地全部种上花草树木,聚力打造“中国最美杏花村”。

重点打造与普遍惠及相结合。铜山注重分类施策、注重塑造特色,注重系统发力,做到分类指导、培育特色。把全区1272个自然村分成两大类。基础条件好的村按照有富民产业、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信息网络、有清洁能源“十有”示范村标准整治,条件一般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六无”标准整治。并明确推进步骤,2018年100个自然村建成“十有”标准美丽乡村;2019年底“六无”整治村全面达标。为彰显乡村特色,铜山因村施策,对一些规划建设、发展较好的村庄,主要是整治提升,加快把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延伸过去;对一些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主要是保护提升,打造成特色田园乡村;对一些采煤塌陷村、空心村、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的自然村,主要是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美化环境与促进增收相结合。铜山放大人居环境效应、实现生态富民,逐步把整治出来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长效的发展优势,深入挖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富矿”,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更多农民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铜山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柳泉镇北村村、汉王镇紫山村、汉王镇南望村、利国镇西李村、伊庄镇马集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同时打造出玉带花田花海、台上草莓小镇、黄西农业生态园等一批农旅融合的农业示范园区,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了乡村旅游市场。柳泉镇北村村立足自然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今年国庆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1/4村民吃上了“生态饭”,1-9月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了2万元 。

完善设施与提升文明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步伐,“塑形”与“铸魂”、“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按照《铜山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广场、文化礼堂、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自然村文体活动设施等文化阵地建设,把设立村史馆、建设文化墙、设计乡村标识作为整治规定动作,重点打造了62个乡风文明示范村,增强了乡村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潘楼村村内建有文体广场、道德广场、好人园、中心广场、法治广场等7个广场和一座农民文化礼堂,同时建成“中华文明千年颂”“孝贤文化”主题街区,不光改善了环境满足了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而且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当前整治与后续管理相结合。铜山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建管并重、长效管护,坚持系统思维,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在整治之初就同步明确管护机制,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河道管护等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水面、路面、坡面、墙面、家前屋后面、绿化带里面“六面”综合养护。棠张镇沙庄村,整治前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整治后到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一切“变”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整治,“成”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民养成了提前分拣、定点投送的生活习惯,生活垃圾被计重统计、折算积分,村民可凭积分获得物质奖励,释放出了“垃圾有去处、村民得实惠、环境更优美”的多重红利。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8-12-07/43120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