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
□本报记者逯彦萃本报通讯员叶松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兰考。试验区承载着为普惠金融改革探路、为群众谋福祉的光荣使命,在实际探索中,助力兰考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继续奔小康。
两年来,试验区取得哪些成效?未来如何加速推广成功经验助力中原更加出彩?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兰考试验区是如何探索破解普惠金融落地难的?
徐诺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作为牵头单位,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加大先行改革和创新示范力度,通过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改革的全方位推进,探索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以金融服务、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风险防控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兰考模式,找到了普惠金融落地的有效路径。
通过建设“普惠通”APP数字普惠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普惠金融落地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风控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银行、保险、证券、银联等机构与“普惠通”APP合作,同步解决基层群众金融服务单一、覆盖面窄的问题,以及金融服务推送成本高和触达效率低的问题。
按照“宽授信、严启信、严管理”的原则创新推出普惠授信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无条件、无差别地给予3万元的预授信额度(目前已提升至5万元)。截至今年11月末,兰考已有10万余农户获得授信,签订普惠授信贷款合同9055笔3.82亿元。
通过实施“信用信贷相长”行动计划,推动解决农民信用空白、信用意识弱及信用建设难问题。通过普惠授信让农民先有预授信额度,申请贷款时再采集农户信息,农民在使用贷款中积累信用记录、培养信用习惯。截至11月末,已录入中小企业信息5708户、农户信用信息16.03万户,大部分农户首次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用档案。
通过建立“四位一体”“分段分担”的新型风险分担机制,有效解决了普惠授信过程中的风险分摊难、权责利不对等问题。采用了“银政保担”共担、“分段核算”的普惠授信风控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中心),促进普惠金融服务与便民政务服务高效结合,既增强了线下金融服务能力,也确保了服务的规范和可持续。在县城设立兰考县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在乡镇设立乡级普惠金融服务站、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截至11月末,已建成服务站440个,其中数字化服务站2个。
记者: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成效如何?徐诺金:随着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金融支持扶贫、“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小微企业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消费需求不同程度提升,经济高速增长特征明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增强,兰考县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懂金融”“用金融”的热情高涨,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得到提升。2018年8月召开的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兰考县人民政府的“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小康梦案例”获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兰考县普惠金融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指标大幅改善。截至2018年9月末,兰考县普惠金融指数由2015年年底的0.26上升到0.43,在全省县(市)中排名从第22位跃至第1位。
账户、银行卡类主要指标高速增长,农村支付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18年9月末,兰考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从2015年年底的2.56个增至6.01个,增幅高达134.77%,比全省高69.77个百分点;个人银行账户拥有数从2015年年底的161.75万个增加到381.08万个,增幅高达135.60%。
重点支持群体信贷指标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截至11月末,兰考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1.22亿元、18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20.31%,其中贷款同比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21个百分点。截至11月末,兰考县涉农贷款余额从2016年年底的93.67亿元增至140.46亿元,增幅为49.9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2016年年底的39.51亿元增至52.28亿元,增幅达32.32%。
记者:未来如何持续深化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广普惠金融试点工作?
徐诺金: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试验区普惠金融改革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以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为路径,探索“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新时代普惠金融模式。加快推进普惠金融试点推广工作,扩容样本空间,以兰考试验区为引领,打造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河南雁阵”,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索道路。目前,河南已选定22个县市开展普惠金融试点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