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的玻璃房内,一捆捆整齐摆放着两千万根枯枝条,场面很是壮观。2月27日,记者在沛县鹿楼镇沙河果都园看到的这一幕让人好奇。作为当地全新打造的金蝉孵化基地,这里的一根根枝条,撬动了一个千万元的特色产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林下“虫经济”。
拿起一根40厘米长的枝条,该基地负责人贾中亮把它掰成两截,他轻轻一抠,便倒出一个个针眼大小的白色金蝉虫卵。“每枝一般有170颗到180颗卵,多的能有两三百颗。”贾中亮搞金蝉养殖已有18年,是丰沛一带有名的金蝉“土专家”。他和大家一起探索,终于在去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蝉孵化成功率从早些年的5%提升到90%,让农民们在沙窝窝里挖出了更多“金疙瘩”。
位于大沙河畔的鹿楼镇,沿岸种植了3.5万亩果树和10万亩林地。贾中亮说,大沙河沿岸的沙土地特别适合金蝉生长,“个头大,色泽金黄,肉质饱满,口感很好。”
徐州周边百姓有吃金蝉的传统,油炸金蝉、爆炒金蝉等都是特色美食,成了大小餐厅的“必备菜”。特别是夏季高峰时,每天要吃掉几十万只金蝉。在餐厅,一只金蝉差不多要一块钱,而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每只也能卖五六毛钱。每到夏季,不少当地人全家出动到树下捉金蝉,大家笑言:这相当于捡硬币啊。
金蝉从野生到人工养殖,关键在于孵化。“选好枝子,很重要。”贾中亮告诉记者,这些带有虫卵的枝条,表皮都有破损,这是金蝉产卵时留下的,很容易辨认。他从头年八九月份陆续收来枝条,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季,这些原来用于烧锅的废枝条,现在成了宝,一根可以开价近3毛钱。“在虫卵的休眠期,要进行杀菌处理,每隔15天喷一次水,保证通风遮阳和一定温度。”5月份,金蝉开始苏醒,同样是针眼大小的幼虫会爬出来,这时把这些枝条拿到室外放在树旁,幼虫们会钻入地下,一般会在第二年夏季“出土”,比自然环境下提早两年左右。
说起养金蝉,贾中亮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金蝉,夏天到树林里一捉就是一晚上。“孩子是聋哑人,我很担心他掉河里,喊救命都没办法。”于是,贾中亮盘算着在自家园子里搞养殖,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安全地捉到足够多的金蝉,他也不用再担惊受怕。正是从那时起,贾中亮开始了金蝉养殖的探索,一直坚持到现在。
金蝉养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在鹿楼镇姬庄村,村民姬传西有300亩林地,他建起金蝉合作社,带动了七八百户村民入伙。“每亩地能出金蝉150斤到200斤,亩均增收8000元到10000元,而且对树木生长也没啥影响。”姬传西说,仅在去年入伏前一个月左右的“出虫期”,他就靠金蝉收入200多万元,安徽、山东等地的客商都来拉货,根本不愁卖。现在,他靠着冷库的藏货,在“天猫”网上卖,一天能出货500多公斤。
目前,鹿楼镇养殖金蝉面积有1.6万亩,发展金蝉合作社30余家,带动全镇和周边四五千户农民。“夏天时,我们一天的销量就有40万元,这是一个千万元级别的产业。”鹿楼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梁振告诉记者,他们如今已注册了“鹿楼沙土窝”的金蝉商标,并成功打入了上海和北京的超市,还与高校对接,研制相关附加食品和制作盆景。今年,他们将重点打造果乡蝉鸣小镇,计划在果园和林地分别再推广金蝉养殖10000亩和6000亩,还准备举办金蝉美食节。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