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人民日报:淮安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优化空间布局

 

《人民日报》2016年01月24日10版 版面截图

原题:城镇发展用地需求增加,面对不断扩大的土地缺口

看淮安如何节地

同不少城市一样,江苏省淮安市发展也面临土地“瓶颈”。

数据显示,到2020年,淮安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面积22.35万亩,但根据《淮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20年新增规划空间仅为19.2万亩。加上以往尚未解决的土地供应缺口,该市土地供应会出现12.8万亩的缺口。同时,淮安土地利用粗放:村民居住分散,空关房率高达22.9%;各区县规划同质化严重,配套设施建设重复……

突破“瓶颈”,唯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淮安制定并实行《新型城镇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径。

集中居住“增地”

——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腾出的土地复垦为农田

淮阴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万旭东介绍,该区农村居民点的平房率达73.15%,户均占地1.54亩,农村宅基地利用率低。2014年6月,淮阴区在古寨乡九房村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将居住分散的村民集中安置,对腾出的土地加以整理。

九房村集中居住点的建筑工地上,一排排二层小楼正拔地而起,目前已完成980套安置房,所有安置房年底前可交付使用。古寨乡党委书记罗来成介绍,为保证农民利益,从拆迁环节起,就让每个村小组推选两位村民代表,参与招标拆迁公司。其后,按照房屋类型,公开透明地制定楼房、平房及偏房的补偿标准,并给与农户4000元的搬迁奖励。由于前期工作细致充分,项目所在区域的813户农户的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

经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九房村的集中安置小区选在不远处的银猫村,安置房由政府统一代建。在新房未交付前,乡政府支付每户每月200元的过渡费。同时与市农商行沟通,为困难群众提供专项贷款,解决后顾之忧。“房屋质量也不用担心,我们遴选村里有经验的能人担任群众代表监督建设全过程,邀请上海的规划设计院规划村民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村民广场等。让农民小病不出村,还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罗来成说。

土地复垦工作也有序地推进。据了解,项目完成后,扣除安置点用地,预计可实现净增耕地1230亩左右。当地利用片区土地连片优势争取了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后将建成一片优质高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率高了,农村发展的空间也大了。“村里制定了高标准的规划方案,从新房建设、公共设施等都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保留地方特色。”罗来成说。

九房村村支书朱春雨对村里的发展充满憧憬:“过去人均不到一亩地,复垦后人均耕地达到了3亩。村里很多人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大户,不仅每亩有七八百元的收入,而且还能去市里打工,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纵向发展“省地”

——建设高标准厂房,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

走进淮安施河教学具产业园区,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整齐的厂房鳞次栉比。园区内,智能实验室设备、大型幼儿玩具、校园软件开发等产品体系齐全。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200多平方公里的芦苇荡。

“位于苏北的淮安渴望发展,但这不能成为浪费土地的理由。”淮安市副市长王兴尧说,“施河产业园区是当地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也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典型。在园区前期规划上,合理利用低效土地、未利用土地,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在企业入驻上,坚持高标准建厂房,提高园区单位面积工业用地投资强度。”

淮安国土分局相关负责人夏巍伟介绍,高标准的厂房需达4层以上,并配备电梯、货梯和公寓等。纵向发展,节省了大量的土地。目前,施河产业园入园项目42个,基本为4层以上的高标准厂房,建筑密度达到了41.4%。

“通过高标准厂房的建设,园区既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又避免土地浪费和闲置,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开发集约利用,投资额达到了350万元/亩。”夏巍伟说。

对节地典型给予资金和政策等优惠,激发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性。淮安每年筛选用地模范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建设和租用高标准厂房,提高节约化程度,增强空间延伸力。

保证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还需建设长效监督机制。全区工业项目用地实行“一张图”管理,保障对用地的长效监督。记者看到,“地图”上标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开竣工时间以及生产经营等情况,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图表化、长效化、制度化跟踪建设用地管理。

多规合一“管地”

——设置功能片区,多部门统一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曾经,淮安市各区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规划同质,建设重复,造成了土地严重浪费。王兴尧说,过去每个乡镇都争先建立工业园区,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的重复建设,造成大量土地的重复利用。不同区块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比如,一些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根本没有必要抢着建设工业园区。

“站在全市的角度,提升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需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作用。”王兴尧说,创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是淮安探索出的亮点。土地利用规划由市、县(区)编制,实现“多规合一”的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设置了五种类型的功能区,包括现代服务业、产城融合、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和特殊产业功能片区。“功能片区内的土地利用实现‘多规合一’,即实现国民经济、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

白马湖就是通过“多规合一”的方式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双提升”。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书苏说:“作为淮安市的第二水源地、南水北调的过境湖泊,白马湖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但白马湖功能片区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在白马湖区域内有855户专业渔民,他们或围垦,或拉网养鱼,湖面都被隔成了‘棋盘’”。

从2011年起,白马湖全面启动退圩(围)还湖和湖底清淤工程。集中渔民上岸,退圩(围)还湖,将废弃圩堤和淤泥运出湖面,形成弃土区,整理为耕地。“目前退圩(围)还湖及清淤二期工程已完工,形成弃土区1.24万亩,新增生态绿地1200亩,湖面面积基本恢复,过去的‘棋盘’变成了‘明镜’。”刘书苏说。

“目前,淮安市各功能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不断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了多部门联动,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王兴尧说,“未来,不管如何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必须坚持耕地红线不动、农民利益不损,这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底线。”(王浩)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6-01-24/30712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