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罗志军在建湖县驻点调研纪实:小康路上春意浓

 

  四月十二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建湖县庆丰镇的董徐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与村民亲切交谈。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朱 江摄

  【编者感言】

  编发这篇通讯的时候,我们调出了过去几年本报刊发的同类稿件,一一读来,感触良多。从2011年开始,省委书记罗志军已连续6年带头深入农村开展“三解三促”驻点调研。从苏中平原的沈高村到苏北西南岗的垫湖村,从里下河腹地的金港村到茅山老区的丁家边村,从黄河故道畔的甘姜村到盐阜大地的董徐村,虽然时间在推移,地点在变换,但党的领导干部和基层百姓保持血肉联系的内核始终没有变。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结合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三解三促”这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安排。据有关资料,截至去年底,在“三解三促”活动中,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24万多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近57万个,走访基层群众逾317万人。通过一竿子扎到底,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各项工作,不仅让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深深植根于群众和实践之中,而且驰而不息地锤炼了干部作风,更让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灵魂得到持续净化洗礼。

  连续6年的坚持,今天,“三解三促”中的故事依然打动人心。当前正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之际,我们坚信,“三解三促”这一已经制度化常态化的活动,必将在与时俱进的坚持中常葆蓬勃的生命力,正所谓:初心不改扎深根,春风化雨未有尽。

  四月的盐阜大地,正迎来一年中生机盎然的最美时光。位于建湖县庆丰镇的董徐村,麦苗青青、满眼翠绿,油菜花肆意地散发着醉人醇香,似乎在预告着不久后的丰收。一座座蔬菜大棚绵延起伏,宛若白色的海洋,又似整装待发的队列方阵,满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希望。

  4月11日至15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这个苏北普通乡村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这是他连续第六年深入最基层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用情体察百姓冷暖,面对面了解大家所思所想所忧所盼。

  把现代农业的文章“做深做透”

  2011年初,省委书记罗志军曾经到建湖调研考察,对这里留下记忆。时隔五年,再次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这里已发生显著变化。11日下午,在董徐村村支书徐吉为的陪同下,罗志军来到房东徐吉庆、陈心兰家。并肩而坐,家常式攀谈,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我现在算是村里人了。”罗志军顾不得旅途劳顿,刚一落座就开始向村支书了解村里的情况。“村里有多少户,党员有多少人”“去年大家收入怎么样,有多少贫困户”“村集体收入一年能有多少,主要靠什么”……罗志军问得仔细而具体。已当了6年村支书的徐吉为,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他脱口报出了一串数字——全村2010人,其中党员87人,去年村集体收入3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75万元。“今年,我们集体收入的目标是53万元。”徐吉为信心十足。

  今年是我省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第一年,江苏城乡、区域发展差异大,苏北农村作为全面小康的重点难点,如何走出突围路径?像董徐村这样的纯农业村,在苏北面广量大,而这些村子往往都是经济薄弱村,当前形势下又该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罗志军心头,也是罗志军此次驻点调研的重点课题。

  次日下午,罗志军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来到村里的禾绿蔬菜产销合作社开始“解剖麻雀”。董徐村没有任何工业项目,全村耕地4220亩,其中大棚近3000亩,杂交稻制种面积600亩、芡实面积200亩,另有河面承包给养殖户,这些便是村里的全部家当。

  “我是菜贩子出身,在上海搞了20多年的蔬菜批发,市场比较熟悉,就回来搞自产自销。”合作社理事长徐守华是最早到村里流转承包土地搞蔬菜大棚的,村里人习惯叫他“徐老板”,因为村里有150多人在他大棚里上班。徐守华告诉罗志军,他在建湖共承包了2500亩流转土地搞蔬菜大棚,董徐村是其中之一,去年销售已达到1500多万元。

  尽管销售数字不错,徐守华也有烦心事,他觉得这里的好蔬菜常常卖不出好价格,合作社利润率并不高。罗志军仔细察看了合作社的大棚、检测室、育苗中心和保鲜库的情况后,对他建议说,你现在的产品只限于无公害这个标准,还是应该再提高标准,向绿色和有机食品方向努力。“据我所知,泰州高港有一家农业企业搞有机蔬菜,在上海市场锁定了很多会员客户,蔬菜供不应求,效益很好,建议你去取取经。”把脉出主意之时,罗志军也不忘压担子,“如果你把合作社效益做上去了,还要想办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围着村里新上的连栋大棚、芡实基地又察看了一大圈,返回路上,罗志军遇到了刚从外地承包田回来的杂交稻制种种植大户徐吉国。“村里有地,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包田?制种比种粮食挣钱?”罗志军关切地问。徐吉国说,村里的土地还是不够多,要想做大点,还得去外面租地发展。村支书告诉罗志军,董徐村历史上就是个制种专业村,制种收益比种粮要高,前几年因为天气原因收入下降,甚至还赔钱,现在有了农业保险和订单保底双保险,大家积极性又高起来了。一席长聊,罗志军得知这个村还有不少村民走出去承包土地从事制种,相当于在外面又造了几个“董徐村”,这也是村民的致富窍门。

  12日晚饭过后,罗志军在村部与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倾听大家对村里下一步发展的打算和建议。

  72岁的老党员陆海贵说,村里搞蔬菜大棚这条路走对了,还是要想办法继续扩大经营下去。“要让村里的蔬菜卖出好价钱,还是要搞蔬菜深加工,要打响品牌。”村主任姜海祥提议。村民陈以明建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把边边角角的土地都用起来。罗志军边听边记,与大家一起细算账、想办法。他建议村里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把现代农业的文章做深做透,特别是在农产品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延长产业链来增加附加值。另外,村里交通位置不错,可以想办法发展“农家乐”特色经营,直接带动村民创业致富。他语重心长地对村干部说,无论是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还是要达到全面小康要求,村集体经济必须要强。眼下要坚定不移以经济强为重要目标,进一步把村集体经济“蛋糕”做大。

  驻点调研期间,罗志军还深入到艾雷奥特(江苏)飞机工业公司、韩森自动车公司、国瑞液压机械公司、几百粒食品公司、圣康机电公司、富港种业合作社等建湖县和庆丰镇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调查研究,勉励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他建议镇村干部多到外面看看学学,开阔眼界思路,树立更高目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补短板”要从最基层最基础抓起

  “十三五”时期,我省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苏北全面小康,农村还有哪些亟待补齐的“短板”?这是罗志军在董徐村格外关注的问题。

  抵村后的次日一早,罗志军就来到村卫生室。看到这里治疗室、中西药房、康复室等一应俱全,村民健康档案也规范齐全,甚至还有方便村民领粮食直补、养老金的服务点,一些村民在这里安心地输液治疗康复,罗志军十分高兴,他向村医陈以标详细了解村民前来就医情况、看病拿药报销比例以及双向转诊实施情况。得知卫生室3个村医虽然学历不高,但能经常到县里参加业务培训,罗志军认为这非常必要,他坦言,虽然医改试点工作在推进,但各地尤其苏北分级诊疗配套措施不够到位、基层人才匮乏的矛盾仍很突出,要聚焦这些问题,拿出务实管用的办法,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建湖县庆南小学虽然不大,却承担着董徐村、朱港村、中陈村3个村子的义务教育任务,目前1至6年级共有44名孩子就读。罗志军走进教室、食堂、运动场,了解师资配备及孩子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情况。看到这里学生较少,有的年级只有三四个孩子,了解到一些孩子随父母进城读书的情况后,罗志军对学校负责人朱俊奎说,教育均衡发展要从农村小学开始,村里的小学能保留下来不容易,一定要想办法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

  与卫生、教育等方面“短板”相比,这些年我省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短板”在拉长,赢得老百姓一致称赞。

  “我在盐城有房子,也可以在南京和儿子住高楼,但几年前我选择回村里养老。”从庆丰镇一家企业工会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陈兆元,在村里看到罗志军后,难掩心中喜悦,他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很多老人都舍不得离开。“但现在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跳舞唱歌打牌还缺场地,如果把文化设施搞上去就更好了。”老陈实话实说。罗志军发现,这个问题在苏北农村具有普遍性。“这块短板过去没有显化,现在大家的需求上来了,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提高补短板的水平。”罗志军对村支书说。在随后到建湖县杂技团、淮剧团调研时,罗志军希望当地在保护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打响品牌的同时,积极适应基层群众对高水平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多到农村去演出。

  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农村发展的瓶颈。董徐村近年来新修了许多乡村水泥路,道路也得到拓宽。村支书告诉省委书记,路修好了,大家对道路绿化要求也高了。听说村里正在栽种围村林,罗志军步行赶去,和大家一起栽树劳动。在董徐村四组的中心道路两侧,罗志军一连栽下几十株高杆女贞,他弯腰拎桶浇水,仔细给幼苗搭牢支架。

  “种植围村林这个方法不错,既不影响农田水面,还充分利用了边角地,提高了绿化率。”边干边聊中,罗志军提醒大家,“尽管环境比过去有了改善,但还有一些死角,譬如废弃的旱厕、猪圈影响村容村貌。”他建议村里在完善改厕、路灯、道路桥梁、文化设施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同时,继续加大环境改善力度,带动“农家乐”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让“环境美”给大家带来更多获得感。

  驻点调研期间,罗志军主持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盐城部分县(市)乡镇村以及省委帮扶工作队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的进展情况,就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实现“十三五”扶贫开发良好开局与大家讨论交流,并提出明确要求。

  小康路上决不让困难群众“掉队落伍”

  对照我省6000元的新扶贫标准,董徐村目前有71户贫困户。和历次驻点调研一样,这些贫困家庭,最让罗志军牵肠挂肚。

  在董徐村期间,罗志军与村干部对全村贫困户逐户进行分析,研究分类精准帮扶方案。他先后走访了多户贫困家庭,协调有关方面向一些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特困户伸出援手,并在制度层面思考如何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社会帮扶举措。他在部分县乡镇村负责人参加的调研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落伍。

  今年62岁的贫困户陈守年,怎么都没想到省委书记会上门嘘寒问暖。他百感交集地对罗志军说,一家五口,本来四个人工作挣钱,日子蒸蒸日上,但今年2月儿媳突然查出白血病,短短两个月就花去30多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他感觉天塌了下来。而26岁的程跃辉则因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加之父母双亡,与年逾八旬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我们老两口现在担心,哪天我们走了他怎么办?”老人拉着罗志军的手说。而在庆丰镇政府信访接待时,向省委书记求助的刘庄村民陈志祥,同样是因为患了胃癌,不仅失去劳动能力,还欠下一大笔债务,家庭陷入了特困。

  “遇到突发困难,千万别失去信心,还有各级党政组织作后盾。”罗志军边安慰他们,边与有关方面商议,如何雪中送炭帮助这些特困家庭。很快,方方面面伸出了援手:医保部门表示可以提前给陈守年家预支部分医疗报销费,省市县慈善基金会给予专项慈善救助,盐城市也给予一定的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资金,建湖“同城爱心接力站”微信平台开始募集社会救助资金;程跃辉则被照顾按孤儿政策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待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正式运行后,优先考虑托养;陈志祥所欠的医疗费债务,经协调通过各级慈善机构帮助化解,他在享受低保最高标准的同时,还将得到一些临时救助。

  虽然帮助了这些特困户渡过了眼前难关,罗志军依然心情沉重。全省尤其是农村相当数量的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该如何更有效精准地帮扶?他嘱咐有关方面,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基本医疗保险等难以兜底的,还是要想办法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发挥社会慈善救助的作用来切实减轻农村大病患者的负担,综合化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两学一做”重在解决问题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作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结合实际,有力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且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是罗志军此次驻点调研期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天天通过电视来加强学习,我知道现在的目标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78岁的老党员徐大根握着罗志军的手,用浓重的乡音,一字不落背出了新江苏目标内涵。老党员陆海贵在与罗志军拉家常时,也常冒出“新常态”、“正能量”等新词。淳朴的民风,村里老党员爱学习的劲头,给罗志军留下深刻印象。

  罗志军来到设于村部的党代表工作室,联络员、大学生村官王陈告诉他,这里去年接待了150多人,解决了130多起大小问题,现在他们已把党代表工作室搬到了网上,通过网络架设更为便捷高效的互动平台。看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建中创造性地发挥作用,罗志军对王陈说,人生道路很长,但大学生村官这段经历很短,你要倍加珍惜这段人生历程。

  “村里将每月20号设为党员统一活动日,也是党员远程教育固定活动日,这个日子风雨无阻、雷打不动,还会进行网络直播。”在党员教育室,负责董徐村党员远程教育的辅导员张华对罗志军说,针对中青年党员多在外打工经营的特点,村里在网上设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并且拓展功能,与一些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及时提供各种农产品价格及销售信息,很受大家欢迎。罗志军对此给予赞许,他在详细了解今年村里党员培训计划以及党员“菜单式”培训内容后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许多基层特别是农村,或许难以做到面对面坐下来学习,那就需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譬如采取“互联网+”的办法实现机动灵活地学习,譬如把党建信息化与当前为民服务、发展经济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总之,要确保学习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

  驻点调研期间,罗志军两次召开基层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大家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意见建议。他说,“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习教育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学习教育。此次驻点,为发现更多问题,罗志军专门安排时间到庆丰镇信访接待室,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接待当地信访群众,当面倾听诉求、解决问题。

  “我们镇很多泵站闸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排涝效率很低,希望能对20座防洪闸和10座排涝站进行改拆建。”永安村村民吴社成反映说。罗志军说,董徐村也有村民反映这个问题,省里对于部分地区老旧水利设施已有规划,正逐步解决,庆丰镇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经有关部门研究,将列入优先解决计划。刘庄村民沈长龙反映,水柳路破损严重,镇里每年小修小补,但无济于事,居民意见很大。罗志军经与交通部门商量后,现场形成解决方案,将这段2.2公里的道路列入省里道路改善计划。

  信访接待后,罗志军特意将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留下来开个碰头会。他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几天驻点调研,我发现包括苏北农村还有不少突出的“短板”,特别是在农村水利建设、农村道路改善、村庄环境治理美化、文化活动设施填补空白以及因病因残致贫的精准帮扶上。“这五方面的短板,问题解决多一些,老百姓就高兴一些。”罗志军强调,当前要积极适应农村发展变化后出现的各种新需求,高度重视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异,在政策资金上多向农村和苏北倾斜。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既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又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多创造惠及百姓的成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耿 联)

 
来源: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6-04-22/35895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罗志军  村里  问题  农村  董徐村  党员  村民  教育
学习  调研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