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徐州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调整战略结构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靓丽名片
徐州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市领导深入睢宁县田间地头检查秋收秋种情况。
丰县梁寨矮化园大苗。
沛县现代农业。
睢宁优质果示范区。
铜山国家级示范园区。
新沂鲜切花基地。
邳州港上两万亩设施草莓园。
贾汪紫庄农庄大道设施农业长廊。

 

徐州农业基本概况

徐州是江苏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全省占有重要分量。2015年,全省农业32项主要统计指标中,我市位居前三位的有26项,其中蔬菜面积、水果产量、设施农业总量、占比等10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我市以占全省13%的耕地,产出了占全省18%的小麦、17%的棉花、30%的蔬菜、22%的瓜菜、33%的水果、18%的生猪、28%的家禽、26%的肉类、30%的禽蛋、42%的牛奶、10%的出口农产品。徐州农业拥有多个国家级名片,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出口基地、胶合板加工基地、秸秆养畜示范区、林业科技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五大蔬菜产区之一,是全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三水梨之乡,出口白蒜、食用菌、蔬菜、奶业、肉鸭等5项为全国单项冠军。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期间,罗志军书记参加徐州组讨论,指出“徐州在江苏现代农业发展中分量很重、走在全省前列,作出很多贡献”。

绿色生态是徐州品质农业的靓丽名片。绿色徐州建设一直是我市农业的一面旗帜,林业工作始终走在江苏前列,农田林网、山地造林创造了全国的“徐州模式”。2012年,成功摘取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荣获绿色江苏突出贡献奖,林木覆盖率全省第一。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量3600个,面积870万亩,占耕地面积95%。绿色生态优势也为休闲农业营造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拥有全国休闲农业四星级企业11家,魅力休闲乡村8个,观光农业景区575个,年综合收入近40亿元。

产业特色是徐州高效农业的跨越动力。积极构建“483”产业体系,做强优质稻麦、设施蔬菜、高效林果、生态畜牧4大主导产业,大蒜、食用菌、花卉、银杏、板材、肉羊、奶牛、观赏鱼8个特色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3个融合产业。稻麦质优量足,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总产连续五年保持在90亿斤以上。粮食产品优质专用化率达到80%以上,商品化率达到85%。设施蔬菜量效齐增,全市复种面积612万亩,蔬菜年产量1750万吨,60%的蔬菜实现市外销售。设施林果持续优化,全市林业总产值500亿元,其中板材业年产值265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果树面积、产量、效益均居全省第一。生态健康养殖稳定发展,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比重达到64%,创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7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80个,居全省先进水平。

示范园区是徐州品牌农业的生命之源。徐州拥有2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省级农业园区的全覆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2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7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园区数量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1003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60家,市级274家。全市年产值(交易额)超3亿元的农业企业达53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群,像丰县的果蔬加工企业集群,沛县的肉鸭企业集群,邳州的大蒜、板材加工企业集群等。徐州市农产品拥有13个全国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3个江苏省知名商标、名牌产品。徐州维维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豆奶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江苏“丰裕园”大米、睢宁县富硒大米,受到跨国采购商的青睐。徐州市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生产企业,“黎明牌”大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江苏胜阳集团拥有7家境内公司和2家境外公司,板材产品远销世界。丰县红富士苹果和牛蒡、山药,沛县肉鸭和狗肉,新沂骆马湖水产和“钟吾牌”水蜜桃,近郊优质蔬菜和贾汪石榴等,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五通汇流是徐州农产品的腾飞翅膀。徐州,历来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会,京沪、徐兰高铁赋予徐州新的高铁枢纽地位,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20多条航线,境内高速四通八达,京杭运河贯穿全市,网络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网络“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五通汇流,构建了到上海、北京3小时经济圈,徐州农产品可以快速便捷地到达消费市场,最大限度地节约物流成本和降低农产品损耗。五通汇流,推进了徐州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淮海蔬菜批发市场、七里沟农副产品批发中心、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设施最优、服务最佳、范围最广的现代化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

丰县农业概况

近年来,丰县全面实施“提一接二连三”战略,着力建设两区、四带、五片、十二园,培育了“粮、果、菜、菌、奶”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国家级出口果品示范区”等称号。

(一)结构调整增活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果业成为增收亮点。积极打造以“丰县苹果”为代表的公共区域品牌,全力建设10万亩的国家级出口果品示范区,全县果树面积发展到45万亩,产量达60万吨,是江苏省最大的“县级果园”。特色出口蔬菜发展到65万亩,产量14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毛木耳生产基地、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年生产毛木耳达4亿袋,产量达110万吨,产值达18亿元。丰县成为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畜牧业产值40亿元。奶牛存栏1万多头,江苏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年加工液态奶30万吨,位居江苏省第二位。

(二)集团运作潮头立。在市场风浪面前,没有航母就没有远航的底气。为此,丰县依托本地优质农业资源,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2013年成立了“江苏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将县内优质企业、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进行市场化、契约式整合,对农产品生产、深加工、试验研发、储运销售等环节一体化、配套式集成。以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为龙头,对弱小的企业和农业经营组织进行兼并重组, 对发展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积极促其联合, 建立专业、高效及具规模效应的现代化农产品产供销联盟体系。设计“大沙河”集体品牌标识,打包推出系列农产品,集团内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推介,统一运营,不断扩大集团的覆盖面和业务范围。以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为纽带,上联政府,下带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定期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成员企业和农户提供政策项目、管理、技术、市场等服务,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开发应用。

(三)电商服务挖潜力。近年来,丰县抢占“互联网+”的风口,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丰县模式”。 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额52.96亿元,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数9200人,带动就业人员2.8万人。5个村被列入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村,丰县被国家财政部、商务部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被阿里巴巴集团选作江苏省第二家“千县万村”工程试点县。建立三级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县、镇、村分别设立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服务点,近360个村建立了村淘点。建设综合服务导航门户网站,改版“中华果都网”,开设果都商城、我的E亩田、外网链接、便民服务等专栏,增加商品交易、金融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加强农产品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大沙河集团电子商务物流园、农产品冷储保鲜物流园,建立与主导产业和产品相匹配的市场和物流配送体系。

(四)品牌战略抢高点。丰县把品牌建设作为抢占农业竞争力制高点的战略进行实施,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切实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全县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共计300多个,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7%以上,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5%以上。以节促农,多次举办“苹果文化节”、“梨花节”,对丰县农产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宣传推介。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先后组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35个、绿色食品23个,认定“三品”生产基地148万亩;涌现出“大沙河”、“众寻”、“旺达”、“鑫凯宇”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大沙河商标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丰县牛蒡”、“丰县山药”、“丰县白酥梨”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开丰县农业发展版图,“南果北粮东菌西菜”的格局已经形成,正编织起一张美丽的现代农业致富网。相信丰县农业定不负时代之托、农民的期望,在富民强县的道路上闯出一番更为广阔的天地,尽快实现百万农民的增收梦。

沛县农业概况

沛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微山湖西岸,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农场。沛县水陆发达,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黄河故道大沙河贯穿南北,徐济高速公路将沛县纳入徐州半小时经济圈。

近年来,沛县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市场化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优质稻米、高效瓜菜、生态养殖、出口果品、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横五纵”为重点的产业布局。通过深度结构调整,形成了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思路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的农业新区划格局。基本形成沿微山湖30万亩优质绿色稻麦基地及5万亩特色水产基地、西南部30万亩高效设施菜菌基地、西部5万亩高效果品基地等四大产业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标准化生产先进县”、“江苏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全省领先。

一是主导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肉鸭年孵化2.5亿羽、年饲养量达2亿羽、年加工肉鸭3亿羽,带动从业人员达10万人,1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170个,有75家规模养殖场达到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基地)标准,实现了肉鸭孵化、养殖、加工三个全国第一,农民在肉鸭产业中的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2008年9月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授予“中国肉鸭之乡”称号,2010年被江苏省农委评为“江苏省肉鸭产业基地”;特色蔬菜复种面积11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农业面积36.5万亩,耕地占比30%以上,耕地占比全省第一,亩效益1万元以上的高效瓜菜生产基地40万亩,成为江苏省特色蔬菜种植第一县,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设施农业先进县;全县以沿湖七镇稻区为基础,发展优质稻米种植面积53万亩,品种以中熟中粳稻为主,单产达到590公斤,总产3.9亿公斤,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生产,均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优质水稻标准,其中20万亩达到绿色标准,0.2万亩达到有机标准,是全国标准化水稻示范区。以杨屯、五段、龙固三个稻米加工产业带为载体,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现有日产50吨以上精米加工生产线180余家,其中日产100吨以上大型加工企业30家,形成集色选、免淘、抛光于一体的10亿元产业。沛县大米年加工能力达360万吨,远销河南、山西、江苏、上海等省市,优质稻米业已成为沛县的优势产业。“一季春”、“沛禾”、“沛珍”、“龙泉”、“微山湖 ”、“苏扬”等20余个品牌,已通过计量“QS”认定,其中“微山湖 ”、“ 苏扬”两个品牌被评为省名优品牌。

二是质量品牌实现了标准化提升。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生产基地96万亩,累计“三品”认证780个。“契旭”系列米、“一季春”大米、“科秀龙鸭”、“龙飞地”牌肉鸭获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沛县狗肉”荣获国家地理名牌标志。古沛“龙飞鸭”、“沛公”蔬菜、“沛县”大米等一批农产品公共品牌效应凸显。

三是新型主体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多年来沛县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目前,全县培育家庭农场1539家;各类农合组织达到2231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30家。为经营主体提供资金保障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有限公司。全县土地流转达52.8万亩,占比56.2%。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县,农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四是一二三产实现了产业化融合。沛县拥有优越的农产品加工投资平台。目前,10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被授予全省首家绿色食品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产业化示范园。是全省唯一绿色食品产业园,被批准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集聚中粮集团、中国雨润、浙江海通、中意食品、广西桂柳等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6家,总投资超百亿元。肉鸭形成以忠意、桂柳等为龙头的集孵化、育雏、饲养、宰杀、分割、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蔬菜形成以海通食品、天顺公司等为骨干的集研发创新、种苗繁育、应用推广、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创汇特菜产业体系。优质稻米形成了以微山湖米业、广勤米业为龙头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

现在,沛县农业生产将围绕打造全国最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全国最大鸭业经济圈、淮海经济区最大种苗繁育基地,依托沿黄河故道大沙河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徐沛快速通道沿线10万亩优质绿色稻麦产业带两个新兴平台,重点引进发展无公害蔬菜深加工、果蔬罐头、休闲食品、肉鸭熟食、膨化食品、高效农业种养基地等项目。

睢宁农业概况

睢宁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生猪调出大县、江苏省生猪产业大县、“绿色江苏”建设成就奖、全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先进县等省级荣誉和奖项20余项,市级荣誉和奖项十余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称号。

(一)培育优势产业。一是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设施园艺上重点支持设施蔬菜、城郊蔬、魏集西瓜等优势区发展,培育壮大果菜瓜产业基地,发展应时鲜果、精品蔬菜和早春西瓜。“十二五”期间,扶持6个蔬菜生产基地、3个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牧生产上重点支持西部、南部优势主产区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同步推进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健康养殖。二是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发展设施蔬菜等高效农业,充分挖掘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优势,培育“鸿升”食用菌、“魏集”西瓜等品牌。推进设施园艺高效创建和园艺标准园建设,西北部、中部鼓励发展苏式日光温室,东南稻区地区扶持适合水旱轮作与农机耕作的温室大棚及“两网一灌”。

(二)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稳定粮食面积,全县水稻面积50万亩左右,粮食面积2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100—300亩家庭农场式的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强粮食规模经营配套设施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粮食发展思路,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综合植保推进力度,减少种子、化肥、农药投入,集成推广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模式。全县累计创建万亩示范片10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以上;突出水稻集中育秧、机耕机播、统防统治等环节,为粮食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2016年全县水稻集中育秧比例达到40%左右。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强化现代农业核心科技成果应用。不断加强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引进推广一批市场需要、特色鲜明、优质稳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能力。实施农业科技三新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挂县强农富民等工程,建成省级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示范基地。健全“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实施农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校企、政校合作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 2016年全县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3%。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认定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开展农广校“半农半读”中等学历教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5万人。

(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加强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拓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渠道。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和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实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按量补助,提高秸秆收储利用量。开展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与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促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推动县域范围内的农牧结合。切实做好土壤重金属监测与普查工作,启动数据库及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五)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巩固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充分用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等平台,拓展园区内涵,提升建设水平,真正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打造农产品流通新载体。重点打造农产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载体。支持新型主体到城市开设直营店、连锁店、配送直供店。组织农产品上网营销,加大对平台建设、网店开设、在线交易、网络客服培训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区、沿黄河故道农耕文化带的“一区一带”休闲观光农业群。

铜山农业概况

铜山区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和地方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第五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称号。高效设施农业保持较快发展,设施农业面积、食用菌产量和奶牛存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一)粮食生产。铜山是首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区),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82万亩,粮食总产量79.3万吨,平均单产436公斤/亩,高出全省平均单产3.7%。高产创建总面积达10.25万亩,平均单产639.28公斤/亩,柳新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632.9公斤,小面积亩产突破663公斤/亩,创全省历史最高纪录。全区拥有10万亩以上规模连片粮食种植基地4个,总面积65万亩;拥有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423户,经营土地面积9.62万亩。全区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关键技术普及率85%以上。

(二)蔬菜生产。铜山是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区)之一, 2009年荣获“中国蔬菜之乡”荣誉称号。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19万亩,设施蔬菜面积42.0万亩。蔬菜总产量381万吨,总产值61.9亿元;食用菌总投料量1.86亿公斤,总产量27.7万吨,总产值7.8亿元,总效益3.9亿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区高效设施农业规模连片种植面积达40万亩;拥有200-500亩规模连片设施蔬菜专业村80个,500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专业生产基地70个,种植大户75个。建成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十多个。

(三)规模养殖。肉类总产量13万吨,禽蛋产量5.8万吨,奶牛存栏达1.5万头,牛奶总产量4.6万吨,实现牧业总产值30亿元,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完成创建生态养殖示范场17个,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50个。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全区水产养殖面积9.7万亩,其中特种养殖6.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4.4万吨,产值8.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生态鳖、优质虾蟹、观赏休闲渔业等3个特色渔业生产产业带。

(四)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产量30万吨,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最佳展示奖”。黄集、马坡等13镇的52.2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培育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6个,注册了包括 “维维”牌豆奶,“天山雪”牌液体奶等品牌236个。

(五)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1%,位居全省第4位。主要畜禽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区共引进、示范推广各种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169个。示范推广小麦机械匀播、氮肥后移、水稻机械化插秧、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和秸秆养牛技术等28项,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进、推广智能温室物联网控制、塑盘机械播种、智能机器人嫁接、有机基质栽培等新工艺、新材料十余项,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科技水平的稳步提升。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35家,亿元以上的9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904个,其中省级“五好合作社”34个、市级100个,会员(社员)14万余人,年组织销售农产品30余亿元,带动18余万户农民致富。其中维维集团进入全国企业500强,是全国最大的豆奶生产企业,乳业进入全国前六强;胜阳木业集团进入全国同行业五强,单体规模全市第一。“维维”牌豆奶、“天山雪”牌液体奶、“胜阳”牌胶合板均为中国名牌产品。深厚的历史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是铜山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富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蓝天繁星闪烁,让腐朽化为神奇,让田园变为花园的规划理念,铜山结合资源禀赋,确定了“一带串三心、银珠满玉盘”发展格局。

新沂农业概况

新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的北大门,新沂农业有很多优势。一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新沂拥有3条铁路(陇海、新长、胶新铁路)、3条高速(京沪、连霍、宿新高速)、6个高速出入口、3条国省道(205国道、323、249省道)在新沂交会,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路网格局。新沂东临连云港港口,京杭大运河绕境而过,新戴运河四级航道直通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水路运输通江达海。新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观音机场、白塔埠机场、临沂机场、淮安机场四个机场,均在一小时车程以内。新沂农产品可以快速到达各个市场。二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新沂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土地肥沃,2015年粮食生产面积151.7万亩;水资源充沛,可调用水量14亿立方米。新沂绿色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江苏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产粮大县(市)、全国优质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目前,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7万亩,形成了两花(花生、花卉)、两水(水稻、水产)、一瓜菜(设施瓜菜)和畜禽规模养殖等特色农业体系,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场)600多个,肉鸡生产规模超亿羽,生态渔业面积达11.31万亩。以高档盆景和鲜切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国闻名的切花菊生产基地,高流镇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三有良好的产业化支撑。坚持龙头企业与现代园区建设并重,打造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精品花木产业园、万亩优质蜜桃园、休闲农业观光带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农业观光园区15家、农家乐50多家,马陵山茶园被评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多家,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徐州市级40家,形成了粮油、乳品、肉禽、水产、果蔬、花木、板材七大农业产业体系,北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为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被批准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四有良好的农业旅游资源。依托“一山一湖一古镇”的优秀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山水田园农业带项目,新沂休闲农业带东起时集镇、西至窑湾镇,全长38公里,带内已建成宋庄民俗、花厅驿站、蓝莓采摘园、水蜜桃采摘园、猕猴桃农场等景观节点。五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新沂三大类项目得到海内外投资客商的关注和青睐。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发展绿色、环保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良好基础。农业专业市场建设项目,新沂优越的交通区位,为建设农业大市场,发展农产品商贸物流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效农业种植养殖项目,新沂水蜜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切花菊规模及年产量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二。新沂市先后招引和培育了江苏省农垦集团、鲁花、卫岗、沂岸花卉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省、徐州市级龙头企业47家,形成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邳州农业概况

邳州位于江苏省最北部,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大蒜之乡、板材之乡、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41位、全国百强县第43位。邳州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产业特色鲜明。银杏、大蒜、设施园艺等主导产业规模连片,链条完整,引领着邳州现代农业大发展。出口鲜切花、苔干、观赏鱼、板栗、肉兔五大特色产业风格独具,亮点纷呈,彰显着邳州现代农业无限魅力。“邳州白蒜”、“邳州银杏”、“邳州苔干”、“邳州板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邳州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

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4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3个;建成各类农副产品综合市场50个,年成交额超过百亿元;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17家、市级35家。获批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大蒜)、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林产业突出贡献特别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中国绿色生态大蒜十强市、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全省发展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全省农产品出口县级第一名等。

一是林业产业,全市林地109万亩,林木覆盖率32.01%。2015年,全市林业产值356亿元,江苏县域第一,全国前列。木结构和木制品产业破茧成蝶,现有木结构和木制品制造及配套服务企业3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6家,主要产品有人造板、家具、木门、实木复合地板等60多个品类,产业链条完整。年产各类人造板800万立方米,是全国四大板材基地之一。银杏开发独具特色。实现银杏资源总量、加工产量、苗木交易量三个全国第一。现有银杏成片林30万亩、定植1900万株、在圃各类苗木2.5亿株,年产银杏果5000吨、银杏干青叶2万吨;现有银杏深加工企业66家,年产银杏叶提取物600吨、各类银杏保健品800吨,银杏产业年产值超60亿元。

二是大蒜产业。常年种植60万亩左右,年产量60万吨,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白蒜生产基地。建有大蒜恒温库350余座,年冷贮能力45万吨。大蒜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24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徐州市级1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4家。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3个。以宿羊山大蒜交易市场为中心,年交易量100万吨以上,是全省30家重点农产品流通市场之一、全省农副产品批发十强市场和全国唯一一家大蒜贸易定点市场。保鲜大蒜、蒜蓉、蒜粉、大蒜油、大蒜胶囊、黑大蒜等20多种大蒜产品行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2亿美元以上,连续8年位居全省农产品出口县级第一。

三是设施园艺。围绕“一环一带两区十园”的发展格局,五年新增设施农业30万亩。全市形成了设施葡萄、设施草莓、出口鲜切花、反季节蔬菜、工厂化食用菌五大设施产业,建成万亩园区10个、千亩日光温室基地13个和工厂化食用菌基地4个。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邳州常年种植花卉面积1.5万亩,其中鲜切花、盆栽花卉占比85%以上,是苏北最大的出口鲜切花基地,种植神马、优香、扶朗等十余个鲜花品种,出口日韩、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城市。

四是畜禽水产。生猪常年饲养量260万头,出栏178万头左右,连续5年获农业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邳州是全省最大的肉兔产业基地,年饲养量3300万只以上、出栏2400万只以上,主要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5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6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08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邳州是全省最大的观赏鱼基地之一,主要养殖金鱼、锦鲤、热带鱼、草鲫鱼等,品种达20多个,养殖面积2000亩,年产量1亿尾。

五是优质粮油。全市常年种植粮食作物185万亩以上,总产80万吨以上,实现连年丰产丰收,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14年被农业部表扬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贾汪农业概况

金色的泉城大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园相连,到处散发着现代农业的浓厚气息。50万勤劳奋进的贾汪人民,砥砺奋进,在690平方公里国土上,用务实和创新,谱写出一首首迷人的田园情诗;用心血和智慧,颠覆了曾经的黑色印象,创造了“绿色崛起”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崛起现代农业新高地。贾汪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区已形成“设施蔬菜(食用菌、草莓)、规模畜禽、山地林果、特色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农谷大道设施农业产业带、紫庄设施蔬菜产业园、耿集设施草莓产业园、汴塘设施葡萄采摘园、江庄食用菌产业园、青山泉规模养猪产业园“一带五园”的产业格局。截至2015年底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1.89万亩,占耕地比重达24.5%,全省领先。2012年该区荣膺“江苏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称号。今年又被认定为“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紫庄镇(蔬菜)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耿集郑庄村草莓、大泉宗庄村水蜜桃、紫庄石庄村蔬菜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或省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在高亢山区和采煤塌陷区推进设施农业“上山、下河”。在全市典型高亢地区建起了36万平方米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车间,8000亩设施林果园,8万亩高效经济林果。建成林下养鸡场30个,规模生猪、奶牛养殖小区60个。利用采煤塌陷地建成设施渔业1.2万亩,观赏鱼锦鲤养殖规模和档次全省第一,多次参加国家级展会。目前全区园艺作物连片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年产蔬果45万吨、大蒜10万吨、食用菌5万吨;年出栏生猪53万头,肉鸡820万羽,水产0.8万吨。“贾汪大洞山石榴”为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江苏省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总产量占全区食用农产品比例30.6%,省、市级名牌名优农产品畅销各地。

(二)掀开休闲农业新篇章。贾汪区充分发挥区位、山水和农业资源优势,定位“山水生态城、休闲度假区”目标,全面启动生态修复、绿化造林,实现了由“陈旧矿区”到“现代城区”、由“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潘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大洞山省级森林公园、鹿楼万亩石榴园、淮海生态桃园、茱萸养生谷、紫海蓝山薰衣草基地等一批知名度和档次较高的休闲农业景区先后建成,游人蜂拥而至,泉城声名远扬。目前,全区已集聚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家(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督公湖景区、大洞山风景区、凤鸣海景区和卧龙泉景区),共拥有乡村旅游(农家乐)83家。贾汪区先后荣获“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来贾旅游人数388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1.64亿元。2016年9月30日,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称“贾汪区的同志非常不错,他们围绕挖煤留下的塌陷地,做足了山水的文章,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并称贾汪区为“挖煤贾汪,旅游真旺”。

(三)托起惠农兴农新希望。坚持政策惠农,出台惠农政策,财政支农资金每年递增,让广大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优惠。坚持科技兴农,区镇两级农技专家常年奔波田间地头,把农业科技转化成金灿灿的稻穗。坚持依法护农,区镇两级防疫检疫部门筑起疫病防火墙,高速路检站严把江苏北大门;区农业执法队员以严格规范执法守护着农民的利益;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及时发布权威数据;区护林防火和林业执法队员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全力保障林业资源安全。坚持良法助农,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综合农机化率达到86%,现代农机成为农业生产好帮手。狠抓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连年实现露天秸秆“零焚烧”,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饲料、基料、燃用沼气和农民兜里的钞票。坚持真心为农。区、镇为农服务窗口对来人来访“零障碍”服务、限时办结,“12316”免费咨询热线架起“零距离”沟通桥梁。

领跑在“十三五”征程上的贾汪农业,已然托起泉城腾飞梦想的坚固支点,在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徐州日报记者 邬政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6-12-08/37835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农业  产业  全国  农产品  发展  设施  全省  基地
示范  以上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