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3月15日电 3月份的华北,春寒仍未完全褪去,但在陈学中的千亩农场里,绿油油的麦苗正茁壮地成长,放眼望去,连片的麦地仿若绿色的海洋,让人不禁畅想着几个月后丰收的景象。
老陈是河南省延津县僧固乡东史固村的种粮大户,四年前,他流转了1500亩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是不少农村的窘状。延津县也不例外,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既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反倒是中老年人和留守妇女,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不过,这也给像老陈这样的土地流转大户提供了机会。据统计,延津县目前土地流转面积34.5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3.75%。
随着近年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让不少像老陈这样的种植大户陷入了困境。延津县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玉米价格的下跌,让种粮收益本就不高的农户们忧心忡忡。尤其对大规模经营的农户来说,粮食一斤少卖几毛钱,总体收入就得减少好几万。
去年就是典型的“丰产不增效”。老陈介绍,去年虽然有天灾影响,但管理得当,自己的产量并未减少,但价格卖不上去,整体来说不赚啥钱。“搞产业就是看效益,不赚钱,没效益,农民哪儿来的积极性。”老陈说。
困扰老陈的,除了粮价的下跌,还有资金问题。在延津县,土地流转资金根据土地的好坏和流转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农户间小面积流转,土质好一些的,每亩一年的流转费用是500—800元,土质差一些的是300—500元,有些甚至只是在过年时给几袋粮食。但是在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流转时,每亩租金则高达800—1200元。
“土地流转费按每亩1200元,1500亩地就要将近200万,必须一次性给老百姓付清。”老陈说,地租成本居高不下,玉米价格又下跌,土地流转是不好干了。
僧固乡另一位种粮大户坦言,现在最忧心的就是土地流转资金问题。付地租要一次性拿出几十万元,自身资金不足,银行也不给贷款,只能借高利贷,但利息太高的话就会承受不了。
除了土地流转成本,还有全年种植需要的种子、肥料、机械这些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生产成本,再加上有时出现的天灾造成的损失,农民种地到底赚不赚钱?延津县农林局农经股贾勇说,在正常情况下,农户是能赚到钱的,但如果遇到严重的天气灾害,就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失。2016年延津县规模经营主体的亏损,就是因为麦收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冰雹天气。
玉米价格下跌,地租成本偏高,资金出现缺口,天气因素……这些都增加了土地经营的压力,土地流转速度明显放缓。有基层干部反映,前几年经常有人来僧固乡租地,但这两年,来的人明显少了,甚至没有人再来了。
采访中了解到,有农户反映,希望能落实好惠农政策,特别是在资金补贴方面,能够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满足农户们的租地资金需求。在粮食直补方面,应该“谁种粮、谁受益”。
贾勇介绍,延津县粮食种植目前基本实现了全机械化操作,这不仅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够通过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操作降低种植成本。针对玉米价格下跌情况,延津县计划引导农户缩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花生或红薯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收益。(石国庆 实习生 叶婉莹)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