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每斤卖2元钱的苞菜,今年卖5分钱也没人收,只能烂在地里;前几年,每斤猪肉能卖到八九块钱,今年只能卖五六块钱,这个价格对于养殖户们来说,只能保本,几无营利……此类事件,今年以来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2017年,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都是“小年”行情。
“种什么能增收?”“养什么能挣钱?”“怎么干能致富?”这三个始终横亘在农民心头的老问题,在“小年”行情下似乎更需答案。
如何解答?作为我市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点的铜山区,正试图以一场声势浩大的供给侧改革,给出标准答案。
随着改革的稳步推进,答案如今正日益明晰。
◎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年初以来,全国各地农产品滞销事件时有发生,涉及的品种有苞菜、蒜苔、大蒜等,如若拉出详细目录,估计得有长长的一串。究其原因,既有气候因素,也有物流配送因素,总之,原因多样。
然而与滞销品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何桥的土豆今年却依然卖得很火。作为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的何桥镇马行村,今年年产土豆约6000吨,其中2/3卖到了上海市场。“每天都有四五车土豆运到上海。”马行村村支书黄明诗说。
除了马行土豆,郑集的西兰花、娃娃菜,单集的甜瓜、黄集的芹菜、大彭的韭黄、棠张的西红柿,也纷纷成为市场上不愁卖的“明星产品”。
而这正是铜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渐展现出的“后续效应”。
■瞄准增收调结构
如今时常被视作先进的何桥镇马行村,曾经却是“后进”的典型。村民马新明是马行由后进变先进的见证者之一。
2013年,马新明一家三口,包种四亩半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两种农作物。“划算下来,每亩地的收入也就是800元左右,一年下来,全家的收入也不过4000元。”对于马行当年的贫困,马新明至今记忆犹新。
2013年开始,马行村开始在村支书黄明诗的带动下试种土豆。今年,马新明家的四亩半蔬菜大棚,春节后全部种上了土豆。如今土豆丰产,四亩半土豆的收益差不多六七千元。“加上上一茬的蒜苔,下一茬的毛豆,年收入在15000元不成问题。”
马新明家的土豆大多从地头直供上海市场,不愁销路,这让马新明有了一份农民少有的“傲骄”:“菜卖不卖到上海,俺说了算,有时还有更高价收购的,那俺就不往上海卖了。”
马行的前后变化折射的是铜山区瞄准增收调结构的改革大手笔。今年3月,铜山区出台了《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方案》,调整农产品结构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按照《方案》规划,铜山沿黄河故道、高亢山区的1万亩低产粮田将被高效园艺取代。其中,何桥3000亩低效低产玉米田将全部种植高效高产的土豆,全镇的土豆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万亩。
此外,2017年铜山区还将重点打造50万亩绿色稻麦生态高效示范基地,即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张集、伊庄10万亩优质粮食示范区;沿微山湖20万亩稻麦周年高产模式攻关示范区;大许、单集、房村20万亩优质稻麦生产示范区。南部和西北部的高效设施蔬菜主产区重点发展冬春设施茄果类蔬菜,稳定发展西瓜、甜瓜、草莓生产。同时,还将推动刘集特色葡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更新优质果树品种3000亩,继续完善故黄河优质果品产业基地6000亩……
■瞄准市场选品种
同样是种土豆,何桥的土豆能赚钱,其它地方的却可能亏本,在农村,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何桥种土豆,最初全凭“土豆支书”黄明诗多年闯市场的经验。2013年,在上海做了多年蔬菜批发生意的黄明诗被请回家乡,带领村民试种土豆成功后,赢得了全村的信服。他说种什么,村民就跟着种什么。
黄明诗选择种啥除了经验,也搞市场调查:“今年的毛豆恐怕要涨。为啥?因为今年的毛豆种子卖的比去年少,种子卖得少,总产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这几年黄明诗选种鲜有失手,不过除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外,如今何桥在选择地里种啥这件事儿上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
去年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后,何桥不仅把自家地里的蔬菜卖到了上海,而且还把高端市场的蔬菜供求信息“揣”到了腰包里。“上海春季奇缺土豆,而且上海人特别偏爱口感脆爽、不带疤痕的黄皮土豆。咱何桥是黄河故道的沙土地,适合种植根茎蔬菜,种出来的土豆表面没疤,卖相好。在选择品种上,我们用‘荷兰15’替代了传统的老品种,种出来的土豆,黄皮、口感脆爽。”铜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光峰说,因为对了上海人的“口味”,这几年何桥的土豆一直卖得不错。
为了对接上海市场,铜山区农委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考察学习、搞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举行两地产销对接培训班,诸如此类的活动,自2013年开始,持续不断。不过对于进驻上海大市场,去年与何桥一起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的郑集镇润嘉食品有限公司,最初并不“感冒”。改变发生在2015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润嘉运了两车西兰花到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参加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就销售一空。
此后,上海日渐成为润嘉的销售重心。上海人很爱吃娃娃菜,润嘉在主营西兰花的同时,扩大了娃娃菜的种植,靠着卖娃娃菜,润嘉在上海江桥市场成为了蔬菜销售冠军。如今,润嘉不仅在铜山有蔬菜基地,而且还把“版图”扩展到了河北坝上及云南,一年四季都有蔬菜销售上海。
与上海市场的对接成功,让杨光峰比以往更直观地认识到信息对于农业生产销售的重要性:“把菜卖到上海只是‘一锤子’买卖,但获取到的供求信息却有辐射作用。就拿润嘉来讲,它的自有示范区面积只有1000亩,但辐射周边10000亩蔬菜种植。”
■瞄准高端补短板
为什么同样种一个品种的蔬菜,有些人能挣钱,有些人却赔钱,刨去土地、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因素,这其中还有一个低端和高端的差距。
虽然成功跻身上海市场,何桥土豆最初也曾经历“低端”的尴尬。杨光峰对此记忆深刻:“别的摊位前的蔬菜都是纸箱装的,上面有二维码,一扫就能看到种植信息。而刚进市场时,何桥土豆是用鱼皮口袋装的,别说扫二维码了,连印二维码的地方都没有,人家要求的产品追溯根本没法实现。”
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后,何桥的土豆换成了箱装,有了自己的标识,实现了产品追溯,农户们时不时还要参加各种种植培训,随之,何桥土豆销售走出了上升直线。
为了提高品质,润嘉公司采取统一供种育苗、统一使用农药化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形成品牌效应。由于润嘉的蔬菜能卖得上价,周边的农民甚至将蔬菜拉到郑集,然后再行销售。
除此之外,铜山区农委为了指导农民科学种地,提高作物品质,春秋两季以及作物种植的关键节点都会下发指导意见,百余名技术指导员几乎天天与种植户照面,进行面对面指导。与此同时,各种农民技术培训班也按照需要不定期开课。
为了提高质量,铜山对农产品还实施严格的检测程序。每批运往上海的蔬菜都事先进行农药残留等相关检测,“上海市场的要求是这样的,一旦检测不合格,直接就地销毁,这几年来,铜山没有出现一起销毁事件,由此也撑起了铜山蔬菜的牌子。”杨光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