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仇瑾 秋高气爽,游客们或漫步在柳泉镇北村村的乡道上,体验村落里淳朴的风土民情;或徜徉在三堡街道潘楼村的花园广场上,欣赏这里花团锦簇的长廊、绿柳成荫的溪流;或穿行在利国镇西李村的美景中,流连忘返……铜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了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铜山把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集中居住区建设当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作全面融入中心城市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入手,融入产业振兴、文明乡风、社会治理等,开展了一次人居环境建设革命。 过去提及农村,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脏、乱、差。十年前的柳泉镇北村村就是如此。“以前大家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手就扔。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附近姑娘没几个愿意嫁过来,所以北村村又被称为‘光棍村’。”72岁的刘广好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村子过去的模样。与过去的脏、乱、差模样不同,如今的北村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集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村庄。这座古老村庄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乡村环境的改善,得益于铜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针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铜山确立了明确目标:通过综合整治、全面整治、深度整治,推进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气象、生产展现新质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 铜山根据村庄条件分两类推进。条件较好村按照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富民产业、有信息网络、有清洁用能“十有”示范村标准整治;条件较差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六无”标准整治。并明确了详细的整治内容、考核细则和工作方案。凡不达标的坚决不予通过、认定,凡不能及时达标的坚决进行通报,从上到下不降标准、不打和牌。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前期整治情况,铜山重点开展好“百千万”工程,压茬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在目前12个示范村的基础上,10月底前第二批35个示范村也将整治到位,年底前100个示范村都整治出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内外兼修,既要做足‘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在石楼村党支部书记张辉看来,乡村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每天早上六七点钟,郑集镇石楼村的村民张培就在“稻虾共养”田里忙碌,起虾苗、分虾苗,忙得不亦乐乎。“在稻田里养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投入少、效益好。”张培介绍说。张辉告诉记者:“我们充分借鉴盱眙小龙虾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石楼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股田制’流转出来的土地,迅速推广‘稻虾共养’模式,养殖面积达到300亩,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得益于产业兴旺,石楼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宽畅的村道干净整洁,一幢幢民房鳞次栉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庄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除了石楼村,黄集镇黄西村、利国镇西李村、张集镇孙湾村等越来越多的村庄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一批村美民富、具有生命力的美丽乡村正在涌现。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铜山加快集中居住区建设,研究制定了《全区集中居住项目拆迁补偿实施意见》,明确了“1+N”镇村布局模式。目前,单集、大许、郑集、黄集等镇的一些村庄已开始试点建设。 为保证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铜山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的工作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集中居住等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目标考核、区级机关争先创优考核等,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黑”的精神,决心用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答好“村庄改面貌、干部展风貌”的这一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