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
|
||
|
||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 这是一座楚风汉韵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世人皆倾慕其两汉文化; 这是一座南秀北雄的城市,山川形胜,风景秀美,世人皆向往其壮丽风光; 这又是一座让世界为之瞩目的城市,一举摘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宜居城市中的翘楚。 2018年10月1日,联合国人居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世界人居日庆祝活动,并颁发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徐州从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推荐的城市或自行申报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成为今年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激励徐州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战略位置,主动抬高生态标杆,着力破解突出问题,使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徐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乃至全球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样本。 生态宜居的城市典范 初冬时节,彭城大地披上彩妆,处处层林尽染。刚建成的五山公园更是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调色板,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 “这里原来都是采石场,关停后又成了垃圾山,做梦也没想到能变成公园。”家住广山附近的市民李建华大爷乐呵呵地说,自从山体改造成公园后,他每天早晚必来这里散步。 从伤痕累累的山体,到海绵式运动休闲公园,五山公园成为徐州生态修复治理的又一个样板工程。其中广山区域于今年“十一”期间已经开放,枫树、菊丛、竹林等各种景观植被掩映山间,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近年来,徐州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生态宜居水平,营造了宜业宜居、近悦远来的优美城市环境,也不断放大“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品牌效应,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生态宜居之城。 2018年8月,徐州市以国内第一名的评审成绩,被国家住建部向联合国人居署推荐参选。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用以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居住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 2018年10月1日,凭借着“以近年来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和固体废物处理以及推进固废智慧管理和源头控制、网络收集和转运、循环利用,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方面作出的突出成就”, 联合国人居署把“联合国人居奖”授予徐州,对徐州在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给予的充分肯定。 仅仅一个月后的11月2日,徐州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国家层面的复检复查,继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之后,生态建设取得又一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长抓不懈”的宗旨要义。 国家森林城市,是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徐州始终将增加城市“绿”量,建设美好生态环境,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重点实施“地更绿”生态林业行动计划,持续实施“环、点、带”生态工程,建设沿微山湖、沿骆马湖“两环”生态圈,沿运河、故黄河、大沙河“三河”生态带和“七山七湖”生态点。同时组织实施了荒山绿化、绿色通道、工矿荒弃地生态修复、精品公园、村庄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全市上下形成了推进植树造林工作不间断、常抓森林城市建设不松懈的良好氛围。 无论是“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还是“国家森林城市”,这些荣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徐州坚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成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徐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实践印证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一幅幅生态、文明、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彭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生态修复再现绿水青山 从昔日煤城到今日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修复生态“疮疤”的努力从来没有间断,“变美”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 除了城东已建成开放的五山公园,2018年,徐州东南西北4个方向都有新公园在建或者筹建。特别是城西,泉润公园、卧牛山公园和桃花源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进度。这其中,泉润公园占地约780亩,利用塌陷地建设休闲健身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和绿色慢行系统。 与泉润公园类似,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原庞庄煤矿采煤塌陷地,由采煤塌陷地沉降形成。我市将这里建成湿地公园,作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政府间框架协议重点推进。 经过努力,曾经的采煤塌陷地的植被修复功能逐步改善,湿地动植物资源逐步修复,生态修复功能进一步显现,终于形成了风景优美、环境良好、景观独特、人水和谐的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底,经国家林业局验收,九里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也是我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与九里湖毗邻的九里山,也正披上“新装”。九里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列入徐州2018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未来的九里山,采石宕口的“疮疤”将被抚平,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之上附加轻盈的生态外衣,成为一处值得细细赏玩的胜景。 今日徐州,生态修复已成为城市特色亮点品牌之一。在认真总结推广潘安湖修复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徐州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努力变“城市疮疤”为生态亮点,以建设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市为契机,以谋划“公园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根据采煤塌陷地、采石宕口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全力推进泉润公园泉山段、卧牛山山体公园、桃花源湿地公园、拖龙山山体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通过生态修复治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市生态屏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再造的不仅是采煤塌陷地,还有市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今年,徐州顺利通过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验收,加快推进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作为“河长制”先行区,徐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把落实“河长制”作为加快全市治水工作的总抓手,把打造生态河湖作为徐州水环境治理的总目标,不断探索河湖管理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治”“管”结合,走出了一条全面落实河长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治水新路。 从市县到镇村,四级河长迅速“上岗履职”,层层织密压实河湖责任网。市县镇三级总河长均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党委政府督查室牵头考核河长制工作。全市14907条村级以上沟河、72座水库等实现河(湖、库)长全覆盖。 徐州还全面推行河长化协调、长效化监管、标准化管护、市场化保洁、综合化执法、考核化评比,并通过制定“河长制”考核办法,将河长职责纳入政绩考核,倒逼相关责任人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源头”管护河道清水,倾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湖。 全力以赴补齐生态短板 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在生态修复和河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徐州又把目光转向了蓝天。 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市城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同比大幅增加。徐州的市民群众深知,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怎样的努力和汗水。 “众志成城齐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在年初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伊始,市委市政府就立下了这样的决心,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行动指挥部,分别设立17个专项工作组,出台行动方案,明确六方面20项具体任务,重点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四大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工地道路扬尘管控等工作。 “我们将始终以压倒性思维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保持定力、持续用力,坚决做到污染治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在这场攻坚战中,铜山区以环保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开展四大行业整合整治,细化“一企一策”方案,优化产业布局。 与铜山区一样,每个县市区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狠劲、决战决胜的信心,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对照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的10个方面具体问题,认真制订整改方案,逐条落实整改清单,确保问题及时全面整改到位。 一年来,全市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负面清单,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落地。对全市11家焦化企业、18家钢铁企业、62家水泥企业、10家30万千瓦以下热电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推动行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对关停整改的70余家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恢复生产,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冲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积极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 随着一项项“实招”落地,一年来,包括空气质量在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天蓝、水清、地绿”的人居环境成为了徐州新常态。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率达43.81%、森林覆盖率达3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三类以上水体占比达79.2%,生态宜居的美丽徐州正不断打造更加优美的绿水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