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京津冀三地目标同向的协同发展,关键要做到“三变”,即变各行其是为戮力同心、变单打独斗为抱团互动和变独自分享为相向共赢。
未来城市发展中将呈现竞争加剧白热化和新工业加速逼近两大特点,在打造未来京津冀一体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科技创新和新领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京津冀想要获得更高和更快的发展,需要发挥各地的自觉性,积极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产业间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可以说,谁在更高层面整合产业走得快,谁才能在区域竞争中挺立潮头。
就产业高度而言,比之于京津,河北存在明显差距。但河北在某些领域可以说已经取得飞速发展,甚至已经逼近天津的某些行业,已经具备了与京津开展产业链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条件。
例如,唐车公司制造的CRH3型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属国际一流,其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堪称“四个世界第一”;张家口怀来的天元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高硼硅彩色玻璃酒具、茶具为目前世界唯一;保定•中国电谷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储能、高效节能、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等产业领域,揽多项世界第一。
有鉴于此,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应摒弃简单地按行政区域进行高端中端低端产业布局、定位和分工的观念,应以京津冀区域产业基础、创新优势、市场潜力及在产业链的地位为核心,以提升全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优势为目标。
京津冀一体化的根基须进一步夯实。接下来需要共同打造“京津冀信息高速公路”,努力推动京津冀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共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共建京津冀农业物联网平台和共同打造京津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驱动力是创新。着力于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京津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目标一致的协同发展,需要超越行政级别和界限,在制度建设、组织形式、科技合作上进行实质性协同创新。
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发力首先需要推进的是京津冀政策一体化,拉平三地政策差异。其次是把京津冀作为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积极探索一系列的财税体制改革,探索跨区域GDP分计和税收分成机制、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第三需要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和共建“京津冀科技创新示范区”。最后需要共建京津冀自由贸易区。
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除了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三地政府的努力,其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干部交流任职。所谓“术业有专攻”,也就是说让专业的人干干专业的事,发挥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效果。干部交流任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为京津冀系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