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主打高收益 互联网理财不断变身

   去年,“余额宝”的出现迅速引发了互联网理财的热潮,各种理财“宝宝”先后登场。借助高收益,理财“宝宝”们收获了足够的关注,也使得银行不断推出类似的产品。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理财“宝宝”的收益已经回落,不过互联网理财又出现了新兵——票据理财,持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理财“宝宝”回归常态 
    “七日年化收益率才4.1460%,感觉没什么赚头,还不如购买理财产品划算。”本周一,在延吉路附近工作的小王发现余额宝的收益虽然反弹,但是仍然不高。小王发现,以往热烈讨论的理财“宝宝”似乎已被周围的朋友“遗忘”。记者发现,今年年初以来,理财“宝宝”收益不断探底,像“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月2日的6.763%,最低为7月13日4.169%;微信“理财通”对接的华夏财富宝,最高为1月26日7.902%,最低为6月25日4.390%;苏宁“零钱宝”对接的广发天天红货币,最高为1月3日7.366%,最低为7月21日4.251%。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在3%至4%左右,未来也很有可能将长期维持在这个收益水平,理财“宝宝”回归这个收益率是常态。 
    随着收益率不断下探,市民的理财“宝宝”的热情也开始冷却。不过,理财“宝宝”开始从单纯的理财投资向现金管理服务转变。比如,余额宝除了理财功能,还可以直接购物支付、转账、缴水电煤气费、充手机话费、买火车票等,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市民吴女士就说:“虽然只有4%左右的收益水平,但是相比活期存款还是比较划算的,并且网购付钱也很方便。” 
银行“宝宝”不断增多 
    互联网理财产品尤其是理财“宝宝”的出现给传统的银行业务出了一道难题。不过今年以来各家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各自挂钩货币基金的产品进行应对。记者发现,目前推出理财“宝宝”的产品已经有9家,分别是工商银行的“薪金宝”、中国银行的“活期宝”、交通银行的“现金宝”、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中信银行的“薪金宝”、广发银行的“智能金账户”以及招商银行的“朝朝盈”产品。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宝宝”相对理财产品更加灵活,各有特点。工行相关人士表示,“薪金宝”是一种收益与资金流动兼顾的理财产品,其产品便捷流动性可与活期媲美,其收益不输于定期存款。据了解,交行用户开通“快溢通”业务后,活期账户中超出最低留存金额的部分存款,就会自动购买指定的货币基金,获得货币基金收益。不过这两种产品有一定门槛,比如首次购买的最低起点金额是100元。 
    前段时间,招商银行在其最新版手机银行中低调推出“朝朝盈”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产品的操作体验和用户界面更像是理财“宝宝”。招行“朝朝盈”的用户协议介绍,在客户同意开通后,其个人名下银行卡将挂钩招商招财宝货币基金,转入转出则分别对应申购和赎回操作。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理财目前比较普遍的是对准货币基金,主要来源是个人活期存款,各家银行推出理财“宝宝”,无疑会对这块资金产生较大的截流作用。 
高收益票据理财受关注 
“1元起投,年化收益率动辄6%、7%,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最近以此为宣传的票据理财产品再次掀起了互联网理财的热潮。今年4月,淘宝率先推出票据理财产品,首批上线的4只票据贷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8%至6.5%之间,备受关注;开售前两日,京东总计2975万元的130多款票据产品,也是刚推出即被秒杀;前段时间,苏宁财运通首批25个票据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7%,上线3分钟后即被抢光。目前,一些银行也已开始涉足票据理财业务,以拉拢更多客户。 
    “票据理财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票据贴现市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以互联网形式出售的票据理财产品收益高可能只是暂时的。”该人士分析说,这一方面可能是企业融资需求急切,希望尽快获得资金,因而愿意付出相对较高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平台为了促销吸引人气,自己掏腰包进行补贴。“随着类似票据理财产品的加快推出,这种高收益率难以持续,未来收益率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该人士表示。 
    虽然票据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但是也许注意风险。相关人士表示票据虽然是银行必须兑付,但是存在银行延期兑付票据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钱不能及时到账。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4-09-03/3817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