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7日讯(记者 刘小菲)继8月25日、28日连发两文“上调股指期货非套保持仓交易保证金”,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后,中金所9月2日晚间再祭四条“狠招”。公告明确表示,自9月7日起,股指期货日内开仓限10手,非套保交易保证金提至40%、套保保证金提至20%,平今仓手续费标准将由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点一五剧增至万分之二十三收取,同时,中金所要求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客户管理。
对中金所的“最严期指新规”,有市场人士发出已将空头“关门打狗”的感叹。中国网财经就此采访了不少业内专家及股民,他们普遍认为,“股指期货T+0而现货T+1”不对等的交易制度、现行的套保制度缺陷等规则漏洞,才是制度变革的关键。
A股大跌 股指期货遭责难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在A股始于6月中旬的这轮暴跌中,股指期货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有媒体调查显示,78%私募基金经理认为股市下跌与股指期货有关,要求关闭“股指期货”的声音此起彼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8月份发文,直言股指期货这些金融杠杆工具不仅没有激活股市,而是成了这轮牛市的杀手。她建议证监会在散户直接持股市值占股票总市值比例超过80%的条件下,证监会应该暂停股指期货交易。而在该数值降到30%以下时,才能再次开放。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市场继续下跌,必须暂停股指期货。曾任海通期货研究部总经理的陈裕稽也给出建议,“可以暂停流动性差的中证500股指期货,待A股实行T+0或期指改T+1之后再恢复交易。”
不过,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却对此给予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想通过股指期货操纵股市并非易事,本轮股市大跌与急速降杠杆和扩容过度等调控不当相关,期指谈不上是大跌的元凶。
“期指T+0而现货T+1”交易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实行“股指期货T+0,而股票现货T+1”的交易机制。由于开户门槛高、专业性强、杠杆高、风险大等原因,股指期货把中小投资者挡在了门外,他们只能进行现货交易。
据了解,在实施T+0的股指期货市场上,机构大户们在同一个交易日内反复在买进卖出做差价,它们不仅能够拉高诱多套牢散户,也能砸盘抛出及时出逃,而资金有限的散户们,尤其是当日买入的投资者却被拷上脚镣,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有业内人士直言,“股指期货已然成为市场大资金的'独享盛宴。”
以2013年光大“乌龙指”事件为例,8月16日上午11时05分,光大证券自营部门72.7亿元买盘进入A股市场,包括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只权重股瞬间涨停,中小投资者跟风买入。不过随着午后诸多消息的披露,股指被打回原形,光大证券紧急卖出了超过7000张空头合约对冲风险,而追高买入的散户们受“T+1”制度束缚的只能看着被套牢,没法出货。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期指T+0而现货T+1的交易制度让散户处在“ 任人宰割”的劣势地位,与“公平的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的公平”都是相悖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T+0等制度优势,股指期货虽然实施仅5年,但其成交金额已经远远超过了T+1的股票市场。9月2日盘后数据显示,当日沪深两市成交额7528亿,而沪深300期指主力合约成交金额却超过了2万亿,从这个角度来讲,T+1的股票市场定价权更容易受到期指操纵的影响。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也对中国网财经表示,期现货市场制度规则应该匹配,所以必须尽快恢复股票市场的“T+0”制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已经连续三次提交政协委员提案,建议“适时有步骤地推出股票T+0交易”。
市场多空力量失衡 专家呼吁修改套保制度
据了解,监管层当初推出股指期货,旨在让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并规定了券商自营盘、公募基金、集合信托、QFII、社保五类机构只能申请套期保值的交易编。
知名股票博主徐小明表示,“套期保值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因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转融通等做空机制不成熟,机构在股市中积极做多,而将卖出、套保需求转移到了期指市场上来,理论上可执行的双向套保变成了实际上的单向套保,多空力量严重失衡。
wind数据显示,6月15日股市连续大跌以来,机构在股指期货上的做空套保盘大规模入场,在巨量空单的压制下,具备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股指期货上涨不断夭折,IC1507频触跌停更是频繁跌停,从而带动下股票现货指数的下跌。
另外,中金所规定自9月7日起,期指合约日内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即被认定为异常交易,虽然投机被进一步遏制,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很容易导致股指期货出现深度贴水,市场恐慌情绪加剧,把期现货带进了一个交替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徐小明指出,“股指期货套保制度亟待修正,这就像吹响了做多的冲锋号,会导致股指期货大幅、快速上涨,并带领股市大幅、快速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