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歇业加转让潮使十全街再次“沦陷”,一扇扇关上的白色卷帘门将整个街道“卷”进了“空窗期”。姚永强 摄
俗话道“三九四九冰上走”,苏州度过了最冷的农历腊月,而号称“玉雕一条街”的十全街也再次上演上百家玉雕商家年前集体歇业。与往年歇业不同,有二三十家玉雕店铺的白色的卷帘门上先后张贴出“店面转让”“招租”等小广告,这说明这些店铺年后或许也难以开门迎客了。
据悉,现在十全街上大部分玉雕店都由玉雕聚集区相王弄一带迁出,据去年3月份的统计显示,入驻到十全街的玉雕工作室、玉器经营户总量达到了近300家。如今的局面对于众多的店家来说与预期值背道而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玉雕一条街”的思考。
有一种冲动叫盲目跟风
苏州玉雕行业人才济济,玉雕作品浩如烟海,在园林路、相王弄或是城外的光福镇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但是选择在什么地段开辟一方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则需要谨慎考虑,需与自己的实力相符。
走进十全街的吴玉坊,店主吴国强正在泡茶。这种闲情逸致对于忙碌者来说是一种奢侈,而对于生意人却是担忧。吴国强透露,吴玉坊主要经营仿古明清牌子,2014年5月从相王弄搬来十全街。本以为是事业的飞腾期,不料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却发现几乎没有什么生意,前来买玉的也大都是以前的老顾客。吴国强说:“2009、2010年两年生意都不错,但从前年开始营业额断崖式下滑,去年更是少了一大半的生意。”
吴玉坊楼下十几个平方米一年租金要十五万,经济负荷过大,吴国强准备在5月份房租到期时,就搬回相王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房租等经营性支出,还能获得更多的客流量。
十全街的玉雕店内设计大都偏中式,以古雅的明清家具、佛像、字画做点缀,格调比较高。低调的奢华与玉器的君子之风很相宜,与苏州安静不浮华的底子也很符合,这是相王弄大多数空间狭小的店铺所比拟不了的。然而从相王弄蜂拥而出的玉雕从业者,忽略了相王弄平价与精品皆备,选择跨度大,价格实惠的淘玉优势,其浓厚的经营氛围也是十全街难以超越的。
有一种无奈叫行情低迷
玉雕店铺内的暖气都打得很足,但这依然安慰不了玉雕从业人员内心深处的冰凉。这个冬季,让他们觉得严寒的不仅仅是强烈的寒潮,更是十年一遇的行情低谷。低迷的市场、沉闷的氛围,连年增长的房租剥夺了他们脸上的笑容。
除了商家盲目跟风将店铺迁至十全街外,近年来玉雕行业的整体性经营下滑也是导致“十全街歇业转让现象”的原因之一。甚至少数嗅觉灵敏的房东为了留住十全街上的玉雕业租客,主动将房租降低百分之三十,共同应对市场的寒潮。
据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褚海波分析,“苏州玉器市场已经有两年多的低迷期了,从目前的趋势看,今年持续低迷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所有玉石行业的从业者都是一次马拉松式的考验,不论是工作室还是店家,大家都一同经历这个不一般的严冬酷寒。”
在整个经济大环境的作用下,普通百姓一般将资金花费在了生活必需品上而非奢侈品。玉器这种高端的产品在当下显得有价无市。十全街上的李广玉器店开得很大,但生意却没有以往好。李广夫妇都是淮安人,多年前便在苏州安家立业,面对如今的行业形势,他们决定另外开一个小饭馆来弥补玉雕店的亏损。上午在饭馆做生意,下午去玉器店打理生意,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苏州是全国的玉雕批发中心,如果连我们都行情不好了,那其他地方就更糟糕了。”李广的妻子这样说道。
有一种坚守叫品质为上
玉雕市场的低迷,对玉雕从业人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求苏派玉雕从工匠式生产转型为艺术性创作。此时,设计感强、品质高的玉雕作品还是能脱颖而出。
“十全街所聚集的玉雕店大部分都是从相王弄搬出来的。相王弄的热闹纷杂使它变得更像一个淘宝的好地方,好坏良莠都在一起,顾客各取所需,因此会保持市场平衡。”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著名苏作玉雕艺术家蒋喜说:“但当其中一部分店跳出来盘踞在十全街时,意味他们更上了一层台阶。在金字塔的上层,自然优劣也显示得更清晰明了。当然,精湛的艺术能够折服人,店铺也会越走越好。但若作品平平,则会被市场淘汰。高昂的房租远远甚于相王弄,品质与顾客量却没有紧紧跟随,那么遭遇这样的挫折也是必然的规律。”
也是从相王弄地区搬至十全街的夕玉堂算是规模较大的玉雕工作室,主人卢伟表示夕玉堂在去年的销量不降反升,因其玉雕作品将品质发挥到极致,受到了新老客户的青睐。卢伟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性,玉雕爱好者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玉雕是一门古老传统的艺术,也要与时俱进。在恪守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也要加入巧妙的创意。方能吸引客人的目光。如果店里的设计依然千篇一律,那么显然没有任何竞争力。”(大沐)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