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经济创新 河南还差点啥?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在11月9日~10日举办的河南省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谈论最多的是网络经济创新。河南省互联网建设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总数、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国都有优势,但互联网经济特别是创新尚有差距,如何弥补短板,未来之路该如何走,专家们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抢抓“云网端”机遇
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宋灵恩在论坛上介绍,河南已建成“全光网”、开通运行了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并已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郑州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互联网经济大发展有了坚实的支撑。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梁春晓说,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后,刚开始把互联网当作工具,再后来当作渠道,现在互联网的价值不仅仅是工具和渠道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是“铁公机”,互联网时代则是云、网、端,云就是云计算,网就是互联网,端就是每个人几乎都会用到的智能终端,云计算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河南必须抢抓“云网端”机遇。
梁春晓认为,这两年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对PC互联网全面的升级和替代,今天很多应用都能在手机上完善,但是在PC端上不一定行,手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把原来PC互联网功能运用得更强大,这是理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点。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张新红认为,从创新的角度来讲,现在很多创新都离不开网络,河南要依靠网络把很多资源给整合起来,然后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网络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
把人口红利变网民红利
论坛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河南作为互联网人口大省,网络经济前景可期。张新红认为,从人口红利来讲,现在劳动力的成本开始越来越高,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但是,网络可以为人口红利续航,人口都变成了网民,网民红利开始出现;你的用户越多,你的经济影响力会越大。我们很多网络应用可以快速达到上千万用户,一般国家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另外一方面,一旦你成了网民,学习机会、参与活动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这就是网络的赋能效应。过去的人口红利指的是劳动力,未来的网民红利是指智力、创新能力。再者如消费拉动,如果按照过去的路子走,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相应会带来结构性产能过剩,我们的产品满足不了需求只能到国外购置。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河南发展网络经济,应充分注意满足个性化需求。”
从模式创新到架构创新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河南“互联网+”的创新?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郑砚农认为,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融合到传统的领域,推进传统领域的升级换代;二是用“互联网+”思维去产生创新。
他以电商为例,过去是侧重“电”,也就是信息化的运用,现在是“商”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必须在商业模式上创新。共享经济和社会化媒体创造了很多新的经济模式,比如O2O很热,但线上更多体现在眼球经济,如果转为线下,就要做好从眼球经济到体验经济的一种转变。
梁春晓说,“95后”的年轻人很多选择不就业,但不就业不等于不工作,他可能是在一种自由连接体工作,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很容易找到专业水平高的人承担工作,不一定要搞一个很完整的队伍来,组织形态已经在发生很重要的变化。他认为,河南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规模协作和网络协同催生各种组合式的创新,进而催生、培育和延续商业创新,并支撑更大的技术创新。(记者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