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季芳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剑 2017年9月,徐州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申述论证。 10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同意济南市等34个城市(城区、县)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函》,徐州名列其中。 11月,市质监局举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新闻发布会,创建目标、计划、任务等出炉。 2018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质量强市”成为一场举全市之力的全体行动。 质量是城市的生命。质量关乎百姓利益,关乎消费增长,关乎产业升级。“质量强市”之路,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现在的徐州上下,正咬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突出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牵引性抓手,补齐质量短板,厚植质量优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入“质量时代”。 争创质量强市 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国之强盛,系于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设“质量强国”在十九大上被首次写入了党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报告。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总书记去年底来徐州视察时指出,要“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对徐州寄予殷切期望。 近年来,我市紧密结合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实践,积极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全市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质量标杆不断涌现,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全国质量奖企业1家、省质量奖企业2家,省名牌产品达127个,徐州经开区工程机械产业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江苏区域名牌”和“江苏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和省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达到14个,综合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质量发展是立业之本、转型之要、强市之基 。 当前,徐州正处于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打造淮海经济区“质量高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加快推动产业振兴转型、把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变“地位”的必然举措。 打造“智造徐州” 推进产业转型高质量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城市强。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不能建成,关键看实力,基础在产业。 为此,我市将坚持质量为先、以质取胜,大力培育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塑造技术、质量等竞争优势,努力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大力支持徐工集团实施“珠峰登顶”计划,跻身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第一方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建设有徐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标准决定质量,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我市将大力开展“标准化+”专项行动,推动“标准化+先进制造”“标准化+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业”,以高标准引领各行业转型升级。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标达标行动”,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动更多的“徐州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抓住建设“徐州检验检测和认证科技园”新机遇,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机械和省特种机器人质检中心,实现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对我市主要产业门类的全覆盖。 打造“品牌徐州” 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从源头上推动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激活企业这个质量供给的“细胞”。我市将推动企业开展装备升级、质量比对、技术攻关、顾客满意度提升等专项行动,引导更多企业获得质量认证,带动质量管理水平全面升级。举办“淮海质量大讲堂”,培育100名首席质量官。 组织徐工、中能硅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力培育更多的省(市长)质量奖、省、市名牌产品。在工程机械、硅材料和光伏、建筑建材三大行业和板式家具、白色家电、农药、人造板、汽车电子五类产品中,推进产品质量攻关。在各县(市)区按照“一地一品”的原则,同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主动融入两个国家级、11个省级开发区建设,打造“徐州区域品牌”。 加快制定全市品牌发展战略规划,鼓励企业打造拳头产品,重塑“老徐州”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质量等次优的品牌产品和企业。“十三五”期间,培育5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10个全国市场排名领先的高端制造品牌。 打造“创新徐州” 培育质量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质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质量是创新的固化和结晶。 围绕扩大开放增动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质量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进出口从追求数量的“大进大出”向提升质量的“优进优出”转变。 围绕质量创新增动能。加快建设质量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质量要素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不断优化质量创新的平台载体、制度安排和市场环境。 创新质量工作机制,推动成立质量发展委员会,加强党委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通过《徐州市质量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健全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新格局。加强《徐州市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归集、信息维护、失信惩戒、资源共享,实现“精准帮扶”“精准监管”。将“质量品牌”纳入县区重点经济工作考核目标,推动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的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精简质量审批事项,优化政务服务质量,把支持企业质量发展作为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重要内容。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并不仅仅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份荣誉,根本是要让广大群众共享质量发展成果。全市上下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惠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住得安心,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