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掀开新篇章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宁 今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首次将淮海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对于淮海经济区10市来说,这份规划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对照这份国家战略规划,淮海经济区城市被赋予新的任务,在区域发展大局中承担新的角色。 加快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一直是徐州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徐州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级,力争与周边兄弟城市走得更近、联系更紧。 解放思想 找准城市发展新定位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再深化的指南针,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今年5月6日至9日,徐州党政代表团赴郑州、成都、深圳、东莞考察,学习借鉴四地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新兴产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四市考察之行,让代表团成员受到了震撼,看到了差距,拓宽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在这个城市竞争群雄并起的时代,徐州必须放眼全国、提升定位,解放思想、奋起直追。 解放思想,徐州把目光放得更宽。8月15日至17日,徐州市党政代表团再次前往陕西省咸阳、宝鸡和汉中,寻找“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市委书记周铁根在陕西考察时表示:“省委娄勤俭书记来徐调研,要求我市对标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徐州经验、徐州典型。” 如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正在徐州全市上下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头脑风暴”,各地各部门立足自身、寻找标杆,对标找差、谋求发展。 瞄准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徐州在优化政府服务、投资开放、要素供给、创新创业、诚信法治、人文生态等“六大环境”上下功夫。从今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提升年”“深化年”活动,努力把徐州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城市,把发展“定位”变成实际“地位”。 苦练内功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9月12日,一场以“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恳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48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超过1345亿元; 10月11日,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在黄浦江畔举行,徐州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开展科技研发和产业合作,现场集中签约项目33个; 此后,徐州第二十一届投资洽谈会、2018中国(徐州)智慧物流国际发展大会……一次次“走出去”“请进来”,展现了新时期徐州发展的新优势。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的转型之路走得非常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如何在新时代谋求新发展?徐州着力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在提升城市能级上狠下功夫。 徐州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今的徐州,优化完善“6+6”先进制造业体系,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蓬勃发展,着力推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培育四大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和以晶硅材料为支柱的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力点,建设高质量的“333”现代服务业体系。 瞄准大城市能级,徐州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徐州2049空间战略规划研究,高水平做好全域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推动“多规合一”。以提升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为目标,做强先进制造业高地,做强现代物流、现代中心商圈,做强教育、科技、金融、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规划对接,深化产业分工协作。 肩负使命 国家战略规划为 徐州“划重点” 翻看《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在打造生态廊道、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合作等方面赋予了徐州一系列重点发展任务。 记者注意到,《规划》在打造生态廊道方面,提出了要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态走廊,加强骆马湖、南四湖等河湖的生态保护,加快明清黄河故道综合治理等;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提出了要提升徐州内河主要港口枢纽作用,形成通江达海、干支相连、铁水联运、航港配套的现代航运体系,提升徐州铁路枢纽地位;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了要推动徐州等城市通过产业链协同、专业化整合,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推进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提出了要增强徐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合作基础和区位优势,支持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济宁—菏泽—枣庄联动发展。支持徐州创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提出了要推动徐州等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适时组建高校联盟,加强徐州大运河遗产区、遗产点联动保护开发等。在构建开放格局方面,提出了要推进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徐州等节点城市,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合作。 着眼未来,徐州将紧紧抓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颁布实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强淮海经济区城市新一轮战略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推进建立交通同城化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和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等四大领域战略合作体系,推动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城市合力构建包容开放、互惠互利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