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州日报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谭云龙 周文博主任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每日都会遇到急诊或病区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而危及生命需要转到ICU进行抢救,以及院外的突发意外事故导致病人生命垂危需要转到ICU急救,随之而来的是对患者进行紧急的一系列抢救,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动静脉置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氧代谢监测、脏器支持、穿刺引流、甚至是手术等,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ICU的医护人员才能得以稍微喘口气。周文博即是ICU这个医护团队中的一员,每日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他来讲这已司空见惯,所以对突如其来的事件他总能沉着冷静、紧张但并不忙乱、从容而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工作,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抢救病人就像打仗,虽气氛紧张,但不能忙乱,打仗要先控制住敌人的火力,抢救病人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稳定住生命体征,越早稳定生命体征救治的成功性越大,所以抢救病人需要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抢时间。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刚一上班,他就接到了命令,急诊120送来了一起车祸,受伤者意识已经出现障碍,头部、胸腹部、骨盆、四肢受伤,呼吸困难,血压降低,休克,需马上送到ICU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抗休克处理。为进一步赢得手术时机,周文博主任马上部署,让医护人员准备好床单元和一切抢救设备。接着,病人被推进了ICU病房,周文博主任马上给病人气管插管建立了人工气道,接上了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氧合,并进行深静脉置管开通静脉通道大量液体复苏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保障循环,但患者血氧仍不能上升,经仔细体检发现存在血气胸可能,及时进行了胸腔穿刺引流,患者的血氧得到了上升,血压也渐能维持住了。这时周文博主任和脑外科、胸外科、骨科医师一道把患者送进了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然后为手术后患者再次回到ICU进行进一步地抢救治疗做准备。 由于抢救病人的紧张性和时间不确定性,周文博的工作总是没有规律,因此他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许多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感谢和尊敬。 今年4月的一个早晨,中山南路上的汽车鸣笛声逐渐多了起来,市中医院ICU周文博主任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他一般都提前半小时来到病房,换上特制的工作服,查看每一位患者。而前一天夜里,周文博主任本来该休息的,但夜里10点医院临时接诊了一个危重女患者,接到紧急电话后,周文博立即赶了过来,协同诊疗组其他医生,一直抢救到凌晨3点,直到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周文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几小时,早晨不到7点他又起床,匆匆赶到了工作岗位上。 这样的工作模式,也是ICU所有医护人员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在查房时,逐一询问了患者情况后,周文博心里有了数,也为接下来的治疗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一个60多岁的患者身旁,周文博俯下身子,关切询问患者:“大爷你醒醒,感觉怎么样?”这位患者由于从5楼不幸坠落,导致脑挫裂伤、肺挫伤、多根肋骨和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周文博在仔细对患者进行了检查后,和同事们经过研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经过ICU医生的全力救治,患者生命体征趋向平稳,又经过了10多天治疗后,终于转入普通病房。 周文博不仅是ICU这个医疗团队中的一名医生,还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除亲自上阵抢救病人外,更重要的是组织整体抢救工作,使各个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措施得力,从而提高抢救的效率和成功率。为了提高抢救技术水平,他组织团队成员每周进行业务学习,每月进行技能操作演练,经常进行“三基”考核,做到人人得到培训,人人考核过关,使大家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抢救技术。周文博和他的团队凭借过硬的本领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周文博主任带领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团队,每年都能抢救各种车祸、事故致多发伤和复合伤近百余起,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六七十例,抢救呼衰、心衰等多脏器衰竭患者二三百例,成功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和高水平的综合救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