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病例,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对待每台手术,都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严谨和认真……在市儿童医院,张宏伟、崔传玉、李卫华三位专家爱岗敬业,廉洁行医,以精湛的医术、仁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和业界同仁的普遍赞誉。近日,市儿童医院曹军华院长为三位专家颁发“高级专家”聘书,感谢他们为医院的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
技术、谋略担当大外科“掌舵”人
高级专家档案:张宏伟
主任医师,徐州市儿童医院大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市卫生杰出人才,徐州市医学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小儿外科学会侯任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小儿外科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新生儿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市小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带领科室发展为区域诊疗中心
“帮助每一名患儿找回健康,是我最大的满足。”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字字句句透露着真情和仁爱。张宏伟主任不仅这样说了,还踏踏实实地做了。
30多年过去了,他经历了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如今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徐州市儿童医院的小儿外科是徐州市医学重点学科,下设的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可以说,整个科室已成为徐州地区的小儿外科诊疗中心,论实力和规模,在淮海经济区域内也是名列前茅。
伴随着科室壮大,张宏伟也从初涉社会的学生变成享誉学界的小儿外科专家。他是一位心系患者的好医生。在他心目中,治病救人乃医生的第一要务,只要患者有需要,他就会竭力施救,不管再难再累,也要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前年的某天晚上,一名男童因车祸伤被120送入市儿童医院。由于其肝脏损伤达到4级,伴有大出血情况,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手术,可医生们发现孩子是熊猫血,血源一时半会弄不到量,同时,孩子处于休克晚期,危在旦夕。如今已是九死一生的局面,到底怎么办?值班医生忐忑之间电话向他求救。他二话没说,表示“生命高于一切,必须手术”,随后立即赶到医院,安排专人调来血源后马上实施手术。此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4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经过5天6夜的不断治疗,孩子终于醒了。一直陪伴在侧的他这才松了一口气,然而6天没回家的他也累倒了,输了整整一周的液,身体才有所好转。
磨练过硬技术培养团队人才
学医的人都知道,儿科大夫不好当,孩子不会说,家人要求高,工作强度大,无形中加重了儿科医生的责任。对此,张宏伟只有一个目标,在业务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他表示,医生称不称职,关键看技术。只有技术过硬,才能看更多的病,治更多的人,这是对患者的负责任,也是医者对自己良心的交代。
奔着这个目标,他多方学习,刻苦钻研,不断用心磨练技术。在各种疑难的急腹症等疾病的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手术技巧高超精妙,在省内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针对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各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病症的治疗,手术成功率已达省内最好水平。他还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了多种小儿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不留切口、治愈率高等优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多年来,他的技术实力一再得到肯定,曾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次,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2次,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宏伟的眼界不局限于个人,他还倾力带动整个科室团队的发展。不管多忙,始终坚持带年轻医师查房,坚持定期组织科室成员进行业务学习,让科室成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他的培养下,科室人才济济,仅博士就有8名,均能独立操作较高难度手术。
做孩子们“心”的守护神
高级专家档案:崔传玉
主任医师,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科主任,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开创者。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六、第七、第八届心胸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所属先心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先心外科学组副组长,徐州市医学会心胸外科副主任委员。主攻小儿心胸外科,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婴幼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攻坚克难,不断前行
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专业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专业队伍。自1998年成立以来,收治各种先天性心脏病5000余例,手术量每年递增30%以上,现每年手术量达400例左右,小儿先心手术量名列全市前茅……而在这一系列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崔传玉的辛苦付出。
“身为医者要有仁爱之心。吃再多苦,也要把事情做好。”谈及医者品质,崔传玉如是说。正是坚守着这样的品质,崔传玉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团队不懈努力,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淮海经济区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小儿心脏外科是外科领域中难度最大、最复杂、风险最高的专业,让很多医生望而却步。而在20年前,市儿童医院的心胸外科创立初始,基础薄弱,临床经验少,只有3名医生和5名护士。但这些难题,不仅没有使崔传玉却步,反而成为了他坚定选择这个领域的动力。
踏上这条路,崔传玉背负了更多压力与责任。他不断学习,仔细研究手术步骤,为了观察术后患儿的病理生理变化,他整夜蹲守,一滴一滴记录尿量,有时患儿情况不稳定,他就连续几夜不回家。
在他的不懈努力与带动下,科室的水平不断提高,手术难度不断加大。“我的导师曾告诉我,把头低下,往前走,一定能做出来。”崔传玉说,做先心病一定争取一次成功,因为有的患儿只有一次机会。
技术创新,突破瓶颈
先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儿常在出生后因心血管畸形的复杂或肺充血而处于高度危重状态,如不及时治疗将在1周岁内夭折,即使渡过了1-2岁,亦因肺血管梗阻病变并发肺动脉高压,一部分将失去手术机会,另一部分即使能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处理困难。即使手术成功了,手术效果也将比早期手术差。一些出生仅数月或数天的先心病患儿即面临难治性肺炎心衰,或重度紫绀,反复缺氧发作而随时可能死亡。因此,危重型先心病患儿均须在新生儿或幼婴期诊断和治疗。
作为一名心胸外科专家,崔传玉运用精湛的技术拯救这些小生命。他曾为一位出生仅6天的新生儿实施大动脉转位手术。婴儿出生后2小时即全身青紫,呼吸异常,被及时转入市儿童医院。崔主任检查后发现,婴儿患有先天性复杂畸形心脏病。为挽救幼小的生命,术前他与相关科室专家为其进行系统检查,制订严谨的手术方案,于孩子出生第6天实施手术,并获得成功。
崔传玉说:“我们虽然是地市级儿童医院但是我们不能落后于国内大医院的医疗技术,要紧紧跟上。”2012年心胸外科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封堵手术,小儿胸腔镜手术为更多的患儿减轻了痛苦。
“做医生最主要是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崔传玉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一批批年轻医生。他还一再强调科室要有凝聚力,科室之间要协作。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与麻醉科、体外循环、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内科等科室互相配合,紧密协作为每一位患儿提供最快速优质的服务,做好患儿们“心”的守护神。崔传玉主任说:“一个有成就的医生除了有较强事业心、勤奋努力,还离不开院领导的培养和同事们支持,我很感激他们。”
妙手医重病,白衣秉丹心
高级专家档案:李卫华
主任医师、徐州医学院儿科学副教授、徐州市医学会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第六届、第七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第一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重症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第八届儿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诊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医学救援学组副组长、徐州市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特聘医学专家。
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做一名好医生仅有一颗仁慈的心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是李卫华经常说的一句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经不为人知的艰辛奋斗历程铸就了今日的光辉业绩。工作之余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掌握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潜心于儿科危重症的研究,常常工作到深夜。近十年来,他阅读了许多医学期刊、书籍,撰写了大量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学术论文。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他既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又不乏勇于探索,大胆开拓的创新精神,带领本科室医务人员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他于1989年开展了儿科危重病监护,1992年开展了新生儿监护,1995年创立了重症监护病房,填补了我市儿科领域的一项空白。2005年,他提出加强儿童医院ICU建设、并创立了徐州市儿童医院急救分站,增添了新生儿转运系统,开始了危重患儿的院前急救和网络转运,初步形成了以徐州市儿童医院ICU为中心、以儿童医院急救分站为纽带、淮海经济区内20余家县(市)、100多家乡镇医院为基础的儿科三级急救网络;2014年创立了以徐州市儿童医院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儿科危重症急救协作组,基本做到了危重患儿院内、院外抢救的无缝隙连接,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提高本地区儿科急救整体水平做出了贡献。
“科室其实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看着它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就好像孩子一样成家立业。”工作35年来,他对科室的付出远比家庭多得多,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病房巡视,没有正常下过班;除了外出开会,每天都在医院,节假日也不例外,常常不分昼夜的守护在患儿身旁。
仁心仁术,大爱至朴
“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敬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不怕付出。”朴素的话语是李卫华工作的真实写照。他认真的对待每一位患儿,每一位家属,关心患儿多于关心自己以及家人。重症医学科患儿病情凶险,变化快、死亡率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风险更大。面对新形势,需要医生更加仔细观察病情,争分夺秒及时有效应对病情变化。对于危重症患儿,他都要每天不止一次的亲自查看,观察每个病人体征的变化及检查结果。督促治疗、亲自与家长沟通,直到患儿好转。他为患儿每一次的转危为安而高兴。他经常教育年轻医生要换位思考,把爱心落实在行动上。临床医生只有心里装着患儿才能及时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
医院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他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我认为科主任对科室最大贡献就是培养好的接班人。”他说,中国古语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科室来说亦是如此。没有培养好的接班人就是对事业的不忠不孝;科室人才的良性发展比配置设备要重要得多。
文|姜莉萍 实习生 吴岩
来源:2018年7月27日彭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