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个很奇怪很反常的现象,房地产信贷继续从紧,中小型房地产项目基本贷不到款,房地产投资增速也下来了,但建筑施工企业的贷款却激增。这种背离很诡异,工程队手上的工程量少了,要那么多贷款干什么,极有可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发商通过建筑商贷款,作为一种变相融资手段,躲避政策红线。
变相融资是公开秘密
施工企业拿到贷款后可以“灵活调剂”,一部分用于所谓安置房和公益项目,另一部分转借给开发商用
“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一家具有一级开发资质的建筑商的项目负责人说。开发商把工程给你做,都会有君子协定。过去主要是垫资,去年开始不仅要垫资还要你帮忙融资。当然,工作要做在前头,在拿地的时候就形成了默契,项目给你做,建筑商同步向地方提出承揽部分市政工程、安置房和公益性项目,拿到批文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因为这些项目贷款相对容易通过。施工企业拿到贷款后可以“灵活调剂”,一部分用于所谓安置房和公益项目,另一部分兑现约定,转借给开发商用。
“节前,我们还开了一张5000万元的银行汇票给开发商。帮他们融资对我们也有好处。因为融资成本低,他会给我们一两个点奖励,工程造价也不那么斤斤计较了,付款也比以前及时,这都是互惠互利的。”他说。
某地的一项调查表明,通过这种变通手段,确实有不少信贷资金曲线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收缩,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产投资增速从去年的30%以上快速回落到个位数,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了,但建筑施工企业的新增贷款却激增近百亿元,增长近100%,增量和增幅两项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而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迂回通过建筑施工企业从银行融资所致。
土地房产相继回暖
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货币增量总是如影随形,与土地市场相对应的是房产市场销售回暖
实际上,银行对这种变通不是不知道,而是装作不知道。“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频频从建筑商向开发商‘倒流’,或者由建筑商代开发商垫付,建筑商与开发商有时几乎就是一本账,银行怎么能不知道。”政策面对房地产信贷增量有严格的约束,但实体经济不振,信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好企业不要钱,差企业银行不敢贷,为给资金“找出路”,有房有地有在建工程的建筑商虽不是最优选择,但也是次优选择。而这背后又与房地产业普遍的资金饥渴一拍即合,于是一个通过建筑商通向开发商的资金暗道打通。
在金融抑制不断强化,全社会投资渠道狭窄和投资饥渴的大背景下,一些信号的累积极有可能强化房地产市场某种转变的预期。这段时间,许多城市土地市场再现诡异的“跳高抢地”现象。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房企四下出击土地市场,助推地价上扬。据统计,10月以来全国10个城市土地出让的溢价率为37.9%,较9月份明显上升。万科9月单月拿地金额达44亿元,10月10日,保利集团及其联合体一天内摘得两个地王,其中一块地成交金额达到77.6亿元。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的同时,杭州、南京、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土地市场亦出现喜人的“回暖”,各地乘势大幅增加土地供应,有的甚至一次性推出数千亩。最近一段时间,南京市国土局连续预公告了41幅地块,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杭州市推出主城区26宗土地,面积总计85.8万平方米,多数二线城市的溢价率都未超过20%。土地市场的诡异表现让管理层颇为不安,北京已紧急叫停新的土地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