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这份文件被视为中国户籍制度的重大调整与改革,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指出,这次户籍制度改革一大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次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以往所没有的。
有观点称这次改革也是房地产行业的重大利好,将提振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这背后的逻辑是因为户籍改革意味着上亿人口要进入城市,进了城,就得安家,就有置业需求。这个逻辑放到十年二十年前大有市场,那时为了一纸城市户口不惜重金的非城镇户口家庭大有人在,但当前的环境下,保留农业户口才是越来越多人的共同选择。以笔者而言,周边放弃城镇户口重返非城镇户口的高学历人士并非个例。利益取向不同,此一时彼一时。一纸城镇户口并不足以吸引农业人口进城。而有能力在城镇置业的非城镇户籍人口,早就置业了,何必等现在房价高企时进城接盘?更何况此次改革对落户的要求之一是“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而且还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
显然,要让这上亿的农业人口进城置业,绝不是一份户籍改革文件所能引导的,就如同要降低二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库存,不是取消限购所能达到的一样。提高城市户籍的含金量才能提升吸引力,而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在于配备的资源丰富性。对非城镇户口而言,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是一二线城市的户籍,但偏偏这是严控的。
同理,投资者而言,真正具有购入价值的是一线城市的住宅,可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都不可能放开限购。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注定户籍改革的利好短期内还反映不到楼市上来。但从长期看,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的户籍改革对释放劳动力能量上,无疑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这反过来,无疑会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不过,这样的利好至少需要几年的消化才能反馈出来,短期内,三四线城市巨大的房地产库存,还需另辟蹊径努力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