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近日公布报告显示,驻香港分析师Kenneth Ho为首的高盛信用分析师调降了对中国房地产业的评级,由中性降至负面。
该报告认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使用杠杆的形势在恶化。2009年以来,开发商的杠杆呈直线上升趋势,过去12个月增长速度加快。而且房地产市场的存量在增加。
报告写道:
“我们并未发现立即出现的信贷压力,但为信贷状况在恶化感到担忧,强调需要分辨实力更强的开发商。”
高盛分析师认为,
中国的政策正从“容忍”变为更“主动”的改革战略,“我们认为,这可能导致未来信贷压力更大。”
这些分析师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国内银行可能“在资本市场发行有实质意义的证券”,相信可能近期产生一些影响,因为一些投资者可能在削减所持的中国房产风险。
但分析师认为,任何这类影响都是短暂的,他们建议更专注于信用的基本面,还说那就是高盛“将评价转为负面的主要原因”。
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调整,上月中国央行发布的例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年初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上半年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
中国央行称,在盈利压力增大、信贷政策投向引导力度较大的情况下,今年一些商业银行倾向于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配置到收益更高的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贷款等领域,房地产信贷投放意愿有所下降。
华尔街见闻上周文章提到,房地产开发资金回笼的风险引起监管层重视。据《经济参考报》获悉,近日银监会口头要求各信托公司谨慎对待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项目,尽量不做民营企业位于非核心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业务。
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当时表示,在房地产周期性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三四线城市开发企业资金紧张,销售量大幅下滑,回笼资金不畅,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中国开发商资金吃紧,不得不大量求助贷款。据彭博对84家公司的统计,中国的住房建筑商今年已向外资行贷款59亿美元,同比增长39%。这类建筑商的债务股本比飙升至128%,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也一改之前口径。他认为,若政府不采取行动,明年9月供求关系或将恶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存量可能难以消化,统计报表上库存大概有5亿多套,
“有些库存可能再过十年亦消化不了,会逐渐累积。”
本周中证报报道称,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9月1日在建行201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目前大环境下,建行更倾向于选择和央企房地产企业合作,并尽量选择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收缩三四线城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