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频道 > 房地产市场

中国地产大腕看空楼市 任志强:别对2014抱希望

来源:中国黄淮网  作者:王珂  时间:2014-02-24

中国楼市走到了急需变革的十字路口 (资料图片)

  中国楼市走到了急需变革的十字路口 (资料图片)

  上周,随着常州、杭州等城市部分楼盘大幅打折促销的消息传出,年初就已经在房地产界传得沸沸扬扬的“楼市崩盘论”再次发酵。尽管上月的统计局数据依旧显示全国房价仍在普涨,尽管各地土地市场仍在升温,但关于楼市在2014年的前途,很多人却并不看好。

  看空言论持续发酵

  几天前,一篇《房价已经崩盘的5点证据》的文章蹿红网络。截至23日的百度搜索显示,该文页面链接已将近66万。这提示崩盘的五点“证据”包括:一是售房旺季楼市不旺;二是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已经有价无市;三是银行已经缩紧房产的银根;四是抛售房产的民间人士越来越多;五是许多大亨纷纷撤资房地产。

  姑且不论这五点证据是否真的值得推敲,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2014年以来,看空房地产市场的言论与观点已经是层出不穷,其中一些地产业内人士的表态更是值得玩味:王石 (微博)说今年“形势不妙”;王健林对今年楼市“并不乐观”;任志强表示“不要对2014年太抱希望”。

  一线楼市热度不减

  事实上,关于中国楼市崩盘的说法,有多少“证据”的同时就会有多少的反证。日前,北京市第二批自住房的网上申购开启,申购首日上午,网站瞬时点击量最高超过6万,页面一度崩溃。

  上月,一线城市土地均价的涨幅更是惊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京沪深穗四个城市的土地成交均价达到每平方米10136元,环比上涨125.1%,同比上涨253.1%,创历史单月新高。此外,1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价达到每平方米5449元,已持续16个月同比增长。同时,房地产企业年报显示,各主要房企不仅在2013年收获了创纪录的利润和销售业绩,更是将2014年的销售目标调到了新的高度。

  一面是中小城市房价回落,销售乏力的现实;一面是一线城市热度不减,需求空前的现状……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房地产市场强烈分化的现实。

  三四线楼市疲软蔓延

  今年1月,与一二线城市火爆的土地市场相反,多项统计显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面临着整体下滑的趋势。

  降价促销城市不断增加。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全国100个典型城市中有37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跌,环比增加5个。而在房价下跌的城市中,有34个是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楼市整体销量也延续着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态势。据中原地产的监测,今年1月份,25个三线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为11.22万套,连续3个月走低,创6个月新低,14个四线城市新建住宅成交仅1.63万套,创下11个月新低。

  与此同时,少数房地产业曾经畸形繁荣的城市和地区则深陷泥潭,温州房价已经连续30个月下跌,高端住宅价格几乎“腰斩”;不仅西部三四线楼市出现“风险集中区”,江苏、山东、安徽、辽宁等东中部省区的多个三四线城市也因房屋存量巨大而被列入“鬼城”榜单。

  今年房价涨幅将大幅下降,不要对2014年太抱希望。

  —任志强日前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发言

  2014年的房地产情况非常不妙。

  —近日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是所有三四线楼市都存在泡沫,价格波动也未必造成楼市崩盘。但是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房屋库存不断走高,楼市面临的风险加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

  目前我国经济存在核心三大风险,一是影子银行风险,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风险,三是房地产风险。尽管房地产价格目前还在上涨,但整体房地产价格风险在逐渐、甚至快速积累。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

  金融部门已在对未来房价可能下跌做准备。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日前表示

  楼市没到崩盘但确需变革

  市场分化并不等于楼市崩盘,所谓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并非简单地等同于房价大幅下跌,崩盘引发的是一系列系统性风险,包括市场信心的彻底崩溃,资金链的断裂,资产的大幅缩水,金融系统大量呆坏账的出现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讲,用“崩盘前夕”来形容目前的中国楼市的确有些言过其实。

  不过,对于楼市的担忧目前看也并不多余。在经过10年高速发展与膨胀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泡沫,尤其是在一些资金充裕而需求有限的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更是十分的明显。

  是泡沫就总有被戳破的一天,多个房产大佬的谨慎表态,与其说是对行业前景的看空,不如说是对行业发展的一次冷静的重新审视。尽管房地产还没有走到崩盘的境地,但确实已经走到了一个急需变革与调整的十字路口。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