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全面停涨,环比最大降幅1.9%,和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下降的达到58个,同比最大降幅7.9%。这意味着近一年买房的大部分“吃套”。
今年以来,楼市变化远远超市场预期。从5月份起,70个大中城市平均房价首次出现环比下跌,到目前已连续跌了5个月,并且下跌无收敛迹象。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价量齐跌的深度调整,每天售楼员不胜其烦的推销电话,都昭示着市场黄金十年的终结。与此同时,各地赤膊上阵的救火声中,亦见专家学者和媒体叫好的嚷嚷声--未来3个月到6个月之间,库存和去化周期会见顶。
目前一线城市市场已经见底了,第四季度量会增,价格慢慢企稳之后往上走。从全国来看,我认为在明年会见到一个底部,然后就会往上走,这个节点很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的春季,也就是3月份之后。这是坚持“为一线城市房价没问题,泡沫主要集中在三线以下城市”的论断背书的专家声音,因为人家专家在一线城市。
当然,其间也伴有媒体热捧造势声,说什么日光盘再现,夜光盘伏击,经纪人“夜猫子”凌晨陪客户签约,基本都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云云。还有的说“改善客投资客开始陆续出手了,市场算是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甚至有开发商发嗲卖萌说,“我们已经没房子可卖了”。
如果把每天接到N个售楼电话与以上种种哄闹声相对比,让人生出不知今昔是何年之感。市场的混沌、迷茫和不知所云已不是个别人的感受。官方从未发布过空置房的数据,楼市的空置似乎是中国式的斯芬克思之迷,但近日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份报告认为,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到22.4%,城镇空置房为4898万套,这组数据引起轩然大波。中国房地产的高库存量、高饱和度和史上最长的去化周期相碰头,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黑灯瞎火的“鬼城”似乎随手拈来是不争的事实。
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在危机前都本能地异化为利益博弈的焦点。当年日本泡沫经济最高峰时,宽松上瘾的央行猛踩油门把房价推向巅峰,没有自律精神的银行发起充满爱国精神的信贷狂欢,最终人人都好象有“自我强迫症”一样拼命买房,人人都相信持有不动产永远会赚钱,担心现在买不到将来价格会更高。
结果把日本房价推向外太空,燃料烧尽后失速坠毁。这些表征现在同样充斥中国房地产市场,专家学者叫嚣这是个“日不落市场,,市场主导者与监管者玩“胆小鬼”游戏,只要房价稍稍下行,就会立即“从政治上重视”,各种嘶声力竭的声音不绝于耳:“遏制经济下行要靠房地产上行”、“房贷再不松动房地产市场就要出大问题”,“指望房价下跌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别有用心”,“房产税开征要两个100年”,“北京上海的房价20年后要涨到60-80万一平方米,到时有房子的人都是亿万富翁”,“想让房价下跌是痴心妄想”……一些有违常识的呓语竟赢得满堂喝彩和掌声,普遍的自利情结挟裹之中,许多人都想寻找心理安慰,不讲理的“砖家”们自然投其所好,扮演了“心理理疗师”的角色,把你弄得神魂颠倒。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地产狂潮中,当房地产市场的尾部风险清晰可见,市场入冬的信号十分强烈时,媒体和银行都还鼓励大家拚命买房,“每一次调整都是入场的黄金点”,“现在不赶紧下手将来价格会更高”。“大家从不怀疑东京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地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理由似乎很充分,日本的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人口是它的1/2,日本陷入了全民幻觉中,东京将饱和,要建设第二个东京、第三个东京。于是把新干线全部燎原起来,这还不够,日本人扬眉吐气地疯狂买世界,世界最高的摩天楼、最奢华的酒店都想收入囊中。
“日本人可以说不”,全世界似乎都满怀敬畏地看着日本人,日本人就成了这个世界的金主。就象《天下无贼》里的那位大哥的话“黎叔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但日本的“大哥时代”随着地产泡沫陷入泥淖而破灭。
过去十多年间,由房地产驱动的中国经济,在实现高增长的同时一俊遮百丑。随着中国经济由高增长转为中高增长,中国楼市的流金岁月已经历史性地终结,王石说市场已从黄金十年进入白银十年,黄金最高价到300多一克,而白银现在才4元多一克。房地产的尾部风险已经临近,天量的高库存预示着一个长周期调整的开始,所以面对各种好声音,要有冷静的判断。什么是市场的常态,什么是非常态,什么是变态和病态,应该有一本明白账。
美国十年两倍的房价涨幅引发了人类近百年最严重的金融市场危机,你总不能把十年十倍的房价是天经地义吧!说到人口密度,你总不可能和当年的日本比,否则无以解释你那么多惊悚的鬼城。
作为一个超级体量的转型经济体,经济调整时期,广阔的内需市场赋予其较强的韧性的弹性空间,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挑战中,最大最凶险的挑战,还是如何应对以房地产为核心的资产泡沫风险,它已经关系到经济金融安全,甚至关乎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现在,房地产市场在高位出现的信贷衰竭,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及此轮危机前的美国非常相近,住宅类资产价格持续冲高到信贷无法支撑甚至枯竭的程度,说明一个罕见的长周期繁荣“尾部时刻”渐行渐近。
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会“永远沐浴在朝霞中”,任何市场都有周期律,从来不存在日不落的市场, 那些鼓吹独特的“中国模式”的专家、媒体,本质上和瘪脚的传销师、股评家并无二致,“不是神就是鬼”。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