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突围 房企积极消化库存
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库存量高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在此背景下,中央政策以“稳”为主,更关注民生保障和顶层制度设计,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户籍改革、棚户区改造等长效机制保障合理购房需求;各地方政府则灵活调整,限购、限贷手段逐步退出,行政干预趋弱,并通过信贷、公积金、财政补贴多轮政策调整刺激住房需求,加快库存去化,稳定住房消费。对于众多房企来说,今年突围市场的重要任务,便是积极消化库存,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回笼。
而在2015年,降息降准举措及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购房需求或将有序释放,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望小幅回升。在供应方面,资金面及预期向好促使新开工规模企稳,开发投资增速仍存放缓压力。由于目前市场库存高企,2015年市场仍以去库存为主,业界普遍预计全年价格保持平稳或小幅下跌,但不同城市价格表现分化,一线城市和少数热点二线城市存在上涨压力。
消化库存压力仍大
2014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双双下降,市场供应增加,需求入市放缓,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态势凸显,房价结束2013年的上涨趋势,12月百城均价降至10542元/平方米,自5月以来连续8个月环比下跌,同比下降2.69%。
各城市楼市表现分化明显,多数城市出清周期达到或接近历史高位,去化压力较大,如天津出清周期超30个月,去化压力显著;但仍有少数热点城市表现突出,如合肥住宅出清周期仅5.5个月,市场去化压力相对较小。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国内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积总量为3897万平米,达近五年最高水平,较2013年12月增长近千万平米。而2014年,一线城市出清周期均值为13.5个月,同样也是近五年最高。但下半年以来,受信贷政策利好影响,出清周期大幅缩短,12月降至12.5个月。其中广州一手住宅库存量接近1000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12.8个月,也是五年来最长。
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公布的《2014年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年终版》,广州2014年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为738万平方米,而到了第三季度末则达到了1009万平方米,到了第四季度,库存处于一个高位盘整的态势,到了年末则为994万平方米。在衡量库存去化周期的存销比指标方面,在1月份广州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9.0个月,到了第三季度末则达到了17.2个月,不过到了第四季度,库存去化速度加快,到了年底则回落至13.6个月的水平。
对于新一年的楼市库存压力,机构普遍认为压力已经有所减缓,而在2015年去库存压力将继续得到释放。
标杆房企表现良好
“一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小,长期看主要是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中心分析认为,目前一线城市的出清周期普遍在12-14个月,2014年四季度以来需求逐步释放,库存去化压力不大。“从需求端来看,一线城市需求仍非常强劲。”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也指出,广州虽然没有取消限购政策,但是在限贷政策上已经松绑。尤其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广州各大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在提高,公积金贷款的门槛也在降低,使得市场入市情绪提高,进而加快去库存的节奏。2015年各大城市依然会把去库存作为楼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去库存压力的情况下,标杆房企库存则表现相对平稳,标杆房企的库存水平则总体控制良好,2014年年末库存量较年初整体保持持平。十大标杆房企2014年年末库存量较年初微增0.1%,其中四家库存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一方面,标杆房企通过优化城市分布,对存量高、销售差的城市尽量避免进驻,另一方面,标杆房企凭借自身品牌、规模等优势,所售项目往往在区域竞争中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从2014年标杆房企供应量来看,并未出现减少,因此其库存量平稳主要是由于销售情况表现较好。十大标杆房2014年销售面积较2013年增加16%,明显跑赢全国大势。
业绩断层明显分化加剧
从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表现看,2014年共有80家房地产企业进入百亿军团,较2013年增加9家。7家房企销售规模超过千亿,其中绿地、万科2014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市场规模领先优势突出;万达、保利、恒大、碧桂园、中海5家企业销售规模介于1200-1500亿之间。在中指院分析观点看来,这显示目前市场“越大越快”格局凸显,房企分化加剧。
从销售业绩分布来看,这些百亿房企出现3个清晰的断层,并据此分化出三大阵营的台阶式分布:第一阵营囊括7家千亿级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23.8%,其中绿地、万科双双迈入2000亿元门槛;第二阵营为12家300-1000亿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4.6%;而100-300亿的第三阵营企业最为集中,共计61家,销售额增速为10.4%。
百亿企业阵营之间分化拉大,强者恒强的态势愈加凸显,第一阵营房企销售均值已增至第三阵营的9倍;同时,前两个阵营房企数量基本稳定,并普遍实现业绩稳步或高速增长,第三阵营汇集众多正由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布局的房企,抵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尚有不足,成员组成较不稳定。
品牌房企竞争优势凸显
尽管全国市场整体量价下行趋势明显,但不同城市市场分化加剧,且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依然涌现出一批热销楼盘和标杆企业,为稳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全国典型城市商品房销售额前十楼盘分布在5个城市,其中8项目集中在一线城市,具体来看,北京占据4席、上海占2席、深圳和广州各占1席。二线城市中合肥是唯一入围城市,且入榜2席。销售额前十楼盘门槛值为47亿元,北京金融街(月坛)中心、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以及上海绿城盛世滨江分列前三。
企业归属来看,入榜项目多出自品牌房企旗下,比如万达、绿城、中海、金融街等,项目多定位精准,以品质制胜;从业态来看,综合体项目凭借多业态互补优势,销售表现抢眼,占据5席。综合体项目最主要特征是对区域的作用和影响力显著,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其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销售业绩,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并对区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