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徐州按下教育发展 “快捷键”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05

 

◎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教育是民生之首,孩子的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让孩子“上好学”“能成才”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期盼。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一所所新校拔地而起,一批批名师脱颖而出,教育硬件软件量、质大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全市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全市新(改)建中小学258所

镜头:2015年9月1日,新成立的泉山区星光小学碧水湾分校迎来首届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特地安排100多名新生家长参观校园,和校长沟通,与新老师见面,不少家长对这样一所新名校很满意。

孩子们欣喜地来到科学探究、科学实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小心翼翼地抚摸被老师们提前擦得一尘不染的门窗。有的孩子还惬意地在2000平方米的大操场上奔跑一圈。

解读:近年来,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放开二胎、异地高考等政策出台,我市适龄学生数量呈持续高增长态势。基础教育面临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严峻考验。好在,我市各级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一大批新学校陆续在建或建成投入使用。

据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2015年,我市新(改)建幼儿园511所,增加学位12.5万个;新(改)建中小学258所,增加学位20万个;加固、重建、新建校舍489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了C级危房。中小学全部实现市级办学条件标准化,348所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创建省优质幼儿园410所,居全省第二位;三星级以上高中55所、省级课程基地24个,居全省第一位。县(市、区)在苏北率先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督导评估。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基本达到100%,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1%和97.3%,比“十一五”末提高2.1和3.3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市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9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高于98%,90%以上幼儿在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就学。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2016-2018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30所左右。到2020年三星级以上高中数量达到70所、比例达90%,在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提高到95%,普通高中办学绩效处于苏北领先地位。

用改革推动教育良性发展

镜头:“以前的十中,我拉着家长求他们把孩子送来都不管用,现在可不一样了,为孩子报名的家长夜里一点半就排起了队。”家住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堤北社区的孟静,虽说不是教育系统内的人,但辖区里徐州市第十中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却让她尝到了甜头。

“过去,十中教育质量差,生源逐年下降,风气也不好,我们这儿每年都要为孩子择校头疼。现在可好了,十中被三中托管了,咱家门口就有了好学校,周围房子的租金都涨了。”孟静乐滋滋地说。

解读:在推进教育均衡的过程中,教育部门调研发现,初中是个难点。如何救活薄弱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走进好学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薄弱校与名校合并,但在人员上难以理顺,于是,徐州市教育局走了一条创新之路:自2013年5月起,由名校对弱校进行托管,资源共享,联合考核,以徐州市第三中学托管徐州市第十中学、徐州市第一中学托管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为试点,计划用3年至5年,使市区初中学校均达到省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实现“校园环境一样美、公共设施一样齐、公共经费一样多、管理水平一样高、教师素质一样好、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张扬、校园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教育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办教育,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做好教师交流和农村教师提升工作,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全员交流、教师交流超过200人。如今,市教育局正在与编制、人社部门开展教师编制体制改革研究,探索建立编制部门总量控制、学校调剂使用的编制管理体制,变“单位人”为“系统人”,从根本上破解总量超编和结构性缺编的矛盾,为教师校长常态流动提供保障。

为孩子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镜头:每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来临之际,三十七中的环境小记者团都要在徐州各个水洗开展环保宣传。多年来,他们开展了草原沙漠化、西北生态多样性、西南酸雨、渤海污染、淮河污染、南水北调等20多项大型专题调查,从校园到社会,从徐州到全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为成绩突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小记者团的事迹被编入江苏省思想政治学科教材。

去年,环境小记者团还会同国内湖南、湖北两家单位成立了鄂、苏、湘三地“青少年绿色联盟”,倡议为全国青少年儿童设立一个“青少年环保节”,组织开展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徐州—故黄河;武汉—汉江;长沙—湘江),为改善、优化家乡水资源而努力。

解读:“分数独大”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遭诟病已久,改变却难。但徐州教育人下决心要啃“硬骨头”,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才是徐州教育的要义。多年来,徐州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实施了“责任教育”“学讲计划”和“信息化建设”等几项工程。

自2013年3月开始,市教育局将“责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切入点,提出“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祖国负责”“六个负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德育品牌。

在徐州教育界轰轰烈烈的“学讲计划”,就是一个推动教学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它以推行“学讲方式”为导向,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最终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学讲方式”既是对国际、国内教改经验的内化和提升,也是对已在徐州地区推行多年的“讲练工程”等教改模式的集成和发展,已逐渐成为徐州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镇级以上学校实现校园网站全覆盖,建成“名师课堂”“彭城公开课”“微课堂”等资源6000个,包含各学段主要学科重点课程,免费向学生开放。

全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镜头:2012年暑期,来自云龙区基层学校的16名拔尖干部,过“五关”,从82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选派到上海“洪雨露名校长培训基地”参加为期三周的“影子校长”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四年后,这一批“影子校长”逐渐成长为云龙区的“明校长”。

“一所学校的最大软实力,就是有一位好校长;一个区域教育的最大软实力,就是有一批好校长。”云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艳说,“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有义务搭建好一个平台,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干成事。”

解读:近年来,我市重点实施了师德规范、师爱传播、师能提升、师心温暖、师风弘扬“五项工程”,搭建培养、管理、考核一体化的教师综合发展平台;扩大各类人才海外学习培训规模,全市每年有2万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全方位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设立优秀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徐州基础教育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6人、教授级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166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90人,市名师、名校长1300余人,建设名师工作室46个,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82.6%。

 

展望“十三五”,徐州会加大步伐,花更大的力气建设教育人才高地。我市将探索“一次录入、分批入编”和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途径,扩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补充渠道,着力培养一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