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主要指标居苏北前列
“十二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发展指标位居苏北前列。
教育体系日趋健全。基础教育普及度明显提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8.3%、99.1%、98.3%。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完善,获批18个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专业点,4所职校进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行列。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淮阴卫校成功升格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87%,比“十一五”末高15.6%。继续教育网络基本建成,新建淮安开放大学新校区,建成9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7个社区教育学院和一批社区教育中心。各级各类教育年均向地方输送2万多名技能型人才。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业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进入全省前列。在高考生数逐年递减情况下,二本以上录取数连续8年超万人,录取率稳步攀升,名校录取数苏北领先。职教创新、信息化等大赛成绩居全省前列。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建成45个省级中小学课程基地。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生态德育”特色鲜明,红色德育、国防教育在全国产生影响,省级“周恩来班”数量占全省1/3。教体融合做法在全省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和艺术展演受到教育部表彰,校园足球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介绍。
教育公平明显改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快速提升,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突出学前教育、农村教育等重点薄弱环节,累计新改扩建168所幼儿园,提升180所农村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建立52个基础教育集团,带动200多所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加快发展,80%以上中小学生实现在优质学校就读。发挥基层“五老”作用,依托家长学校等阵地,搭建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平台,受到中央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弱势群体教育关爱帮扶体系不断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教育资助实现所有学段全覆盖,荣获省教育资助绩效评估“五连冠”。
教育改革有序推进。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现代学校制度、教师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一批改革试点项目取得突破,获批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清浦区成为全国教师“区管校用”改革试验区。总结形成淮式教学流派,“十大教学模式”和“十大教育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对内、对外开放度明显扩大,淮安恩来枫叶国际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淮安分校等合作办学资源持续增加,28所市内学校与55所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姊妹)学校关系或达成合作项目,在苏北率先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建成市专业技术培训中心。
教育保障落实有力。坚持教育投入优先考虑、教育经费优先安排,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358亿元,年均增长16%,各级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基本达到省定标准。连续多年将省优质幼儿园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装备提升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奖补。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培育出一批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全市现有8名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08名在职特级教师、680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功勋教师”和“十大师德之星”评选活动,尊师重教传统进一步发扬,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