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南通海门“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方案出炉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17

 

近年来,我市各相关单位设置专门的科技展示场地,使之成为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阵地,深受市民欢迎。图为昨日,机关幼儿园光华分园的老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海南社区科技展示馆。 记者戴跃华 通讯员施春红摄

近日,市政府下发《海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十二五”我市

公民科学素质领先全省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基础工程,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科普工作蓬勃开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25%,我市已达到8.5%。

但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需要。例如: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及整合力度仍需加大,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个别区镇还存在科普经费保障偏弱、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先导工程,对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民科学素质

“十三五”再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以“五类重点人群”,即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主要对象,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目标包括,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以上,创新创业形成气候。科普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县市级科技馆,形成延伸到基层、覆盖全市的社会化科普教育网络。做强“海门科普”微信平台,新建较高档次科普教育基地10个,完善科普网站,科普活动室和科普宣传栏(画廓)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比例逐年上升,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发展科普志愿者达1万人。

重点实施

四大行动六项工程

我市将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科普与学校科技教育融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普活动的重要成果展示平台。创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达70所以上,全市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普遍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命名10个“青少年特色科学工作室”,建立5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

实施农村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确保完成实用技术培训不少于10万人次,着力培育2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组织100名科技专家,选择100个村、1万个农户,采取“村会挂钩、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的方式,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生产第一线。完成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新对接项目152个,争创省级以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个,培养省级以上农村科普带头人9个,创建省级农村科普示范村6个、科普惠农服务站15个,带动25000户农户科技致富。

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广泛开展“建家众创”活动,努力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科协组织,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科协组建率达100%。开展“海智计划”“厂会协作”等活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确保90%以上的党员干部每年至少得到一次科技培训,到2020年,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参加网上学习的比例达100%,合格率超90%。

我市还将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产业助力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十三五”,我市将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实现科普大学全覆盖。为各社区配备科普信息化终端,建设科普e站。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科普旅游基地3个。(王雁玲)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