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问道 下好“通徐”教育一盘棋 ——“徐州教育学南通”系列报道之二
杏坛问道 下好“通徐”教育一盘棋 ——“徐州教育学南通”系列报道之二 |
|
◎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见习记者 周婕 每一份成功的事业都有自己的规律。 作为江苏基础教育的执牛耳者,历经多年的磨砺,“南通教育现象”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成绩斐然,还有传统与现代并举,精神与文化共耀,激情与谨慎同行…… 智者前引,行者达之。 “基础教育学南通”,这样举全市之力,兴一方教育,在江苏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为例并不多。它并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尝试是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套、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现成路子可走的情况下展开的。带着满满的期待,徐州教育人开启了一段调查研究、探索创新、积累经验的创新之旅。 召开南通经验报告会 探求名师名校的成功之道 谈起年初的那场“南通教育经验报告会”,少华街小学校长蒋洁至今印象深刻,“那是我们与南通教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长达6个小时的专题报告,偌大的徐州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南通教育界的“大腕”们传递出来的教育正能量,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徐州教育人,掌声无数次响起。如果说教育也有“江湖”的话,这一场对话和交流,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多年罕见的“华山论剑”。 “要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老生常谈的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全社会都来真正关注教育,关爱教育,参与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市风、民风。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抓好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让教育事业成为吸纳优秀师资,培养、包容广大教师的生命成长共同体,通过行政推动,让区域教育更有活力和特色,让校际教育良性竞争,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持续、健康的提升,让教育人主观能动地抬起头教书育人,开创徐州教育的新局面。”蒋洁的心声代表了与会大多数教育同行的想法。 “移植”南通经验,使其本土化发展,以带动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南通、徐州两地在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最终目的。像上述这样的南通经验交流,灵感火花的碰撞还有很多场。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统计,自“学南通”活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召开规模隆重的南通教育经验报告会共计17场,邀请30多位南通教育专家来徐传经送宝,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参会人员多达13000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老师两次莅临徐州,用自己的成长历程为广大徐州教师阐释了“道德崇高、学术纯粹”南通教师精神的真谛。 “教育有真知,非学无以达。”名师的现身说法、名校的经验交流,为徐州教育界全面了解南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理念,进而指导徐州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举办教研活动 探寻课堂教学的改革之道 今年5月下旬,徐州市十三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本教研观摩研讨活动”。面对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学生,同一方讲台,来自徐州十三中和南通育才中学的骨干教师用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尽情展示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仅给在场的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参与观课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教师“脑洞大开”。 作为此次教研活动的承办方,徐州市十三中校长金建明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教育的优势不是死记硬背、纪律管束,其实因材施教、合作学习、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等都是既经典又有效的教育智慧。南通多元化的课堂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多下些教学之外的功夫,多了解、尊重学生的具体情况,教育引进和输出的效果就会更理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40平方米的空间容量,45分钟的时间常量,40个左右学生的交流量,这些组成了永远没有重复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学南通”要出实效,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是一个值得永远探讨的话题。改变依赖经验的教研方式,走向具有科学、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研究。只有触及到实践的检验阶梯,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落地”。南通、徐州两地的教师们为此展开了一场场教学对话。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我市与南通举办“同课异构”、备考讲座、专题沙龙、校长论坛等教研活动30多次,参加的校干教师2100多人。邳州借鉴海安经验,组织开展分片教研活动,组建11个学科共同体,选派18名高中教研员赴海安参加学科考试分析和备课活动,有力助推区域教学质量提升。铜山区组织全体教研员和高中校长赴如皋听取高三备考讲座,深入课堂学习高三授课模式,开展全区高中教师“高考模拟试卷征题活动”,调动教师研究高考的热情,提高高考备考水平。鼓楼区召开学南通专题分享会42场,420多名校干教师现场交流“学南通·推学讲”心得体会,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学名师、学教法、学管理”的浓厚氛围。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不仅对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是为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一条“弯道超车”的捷径。 整合优质资源 探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道 启东中学是南通教育的“金字招牌”,也是众多学子心目中的“教育圣地”。多年来,从这里走出的高考状元和各类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冠军,不胜枚举。作为一方高考高地,启东学子的高考成绩也是让很多徐州的学生和家长“望尘莫及”。前不久,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与江苏省启东中学协商并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份协议,让90名徐州学生获得了去启东中学上学的机会。 与名校“联姻”,这是我市“学南通”的又一有力举措。据了解,目前我市与南通对口县(市)区的130多所学校结成了对子。在这一合作共建的平台下,不仅徐州的老师有机会走进南通的名校,耳濡目染各具特色的校园环境,体验南通学子与名师的课堂互动,零距离接触南通的教育界专家、校长、教师,在坦诚互动交流中分享了两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与教改成果;徐州的学子们也将有机会进入南通的名校,直接接受名师的指导,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助力。 让徐州教育与南通的名校名师实现无缝对接,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的辐射和影响,是我市教育部门着力推进的工作。目前,云龙区的29所学校全部与崇川区优质学校结对合作。泉山区探索两地学区合作发展模式,泉山奎山学区已与南通安定学区签订合作发展协议。邳州市引进社会资本投资1.8亿兴建文苑中学,并与海安高级中学联合办学,学校将共享海安中学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努力打造区域内现代化名校。沛县引进如皋3名优秀校长和25名骨干教师组成管理团队,全面托管歌风中学,并以点带面,激活高中教育,提高全县高中综合实力和品牌档次。丰县中学积极探索两地校际合作模式,创造性地以处室和学科组为单位全面对接如东高级中学,各处室和学科组负责人全部赴如东中学跟岗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新一轮的处室工作职责和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规定,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推动办学质量提升。 “南通在教学改革中不搞花样,不做表面文章,不玩繁琐哲学,朴实、简单,然而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创造的空间。简单之下存有丰富,存有发展,因而是智慧的。扎实,使得南通的教学管理处在踏实的状态中。事实证明,扎实是南通教育成功的‘秘密’。我们学南通,就是要学人家的那种扎实。通过扎扎实实学习、交流、合作,真正盘活教育资源,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进徐州教育新的发展,这是徐州教育人共同的心愿。”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如是说。 屋外,阳光依然灿烂,操场上,是朝气蓬勃的学生,以百年文脉为养料,以良善之心为雨露,“南通教育”在徐州播下了种子,假以时日,这颗种子必将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教育发展永远在路上,满怀着对优质均衡教育的美好憧憬,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徐州教育发展的下一站风景会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