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教育理想他们一直在路上
|
||
|
||
|
||
|
||
|
||
|
||
|
◎徐州日报记者 甘晓妹 周婕 2016年初,“教育学南通,水平双提升”的大幕在徐州开启,自此,徐州和南通两地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交流。在我市选派了一批青年教师和校干到南通“实地取经”的同时,来自南通名校的5名教育名师牵手徐州师生,开启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互换交流。形式多样的探讨、生动活泼的课程,南通老师给徐州师生们带来一次次耳目一新的感受和启迪。把南通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徐州,为徐州基础教育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是这些老师最大的心愿。 骊歌响起,到了离别的时刻。在临行前的欢送会上,每一位南通老师面前都摆放着一沓厚厚的心得体会。一篇篇热情挥洒的文字恰似一个个真诚的心灵之窗,透过这些窗口,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悟…… 来徐交流南通教师话“教育学南通” ■结束语 求真务实是南通教育发展的基础,生态优良是南通教育持续攀升的根本保证。教育学南通,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期待在这条路上能够俯身学习,追赶先进,积极实践,不断提升! 摄影 本报记者 仲冬竹 张尔立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处干事 通过一个学期的深入体验和交流,徐州的老师和学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讲,徐州老师身上呈现出来的最大特质就是“三心”和“二意”。“三心”是指:爱心、耐心、慧心;“二意”是指“意志坚定”“意气风发”。徐州的学生乐学、会学,在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基础。 从本质上来说,徐州和南通两地的教育出发点是统一的,都是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科育人,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徐州的“学讲计划”更是给我很大的启发。这一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抓住了育人的核心环节,聚焦了课改的关键问题,回归了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形成了系统的操作体系,扎牢了课改的新理念,形成了课改的新模式,取得了课改的新成果,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同时,“行政助力”下的稳步推进,显示了徐州教育人的勇气和智慧,也为其他地区的课改提供了一种范例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徐州三中交流学习的这段日子更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非常欣赏三中的教育理念:成长比成绩重要、师德比师能重要,幸福比优秀重要。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张建 南通第一初中教科处主任 “投入大、定位高、特色优、后劲足”,这几个关键词是我对徐州教育的整体印象。一方面徐州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举全市之力大力开展“教育学南通”活动。另一方面,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学讲计划已卓有成效。徐州的学生大部分还是比较勤奋和努力的,他们目标明确,爱思善问。但是学困生人数总量偏多,对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南通的教师专业发展层级、梯次更为合理,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名师的培养。其次,南通的科研氛围更加浓厚,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徐州可以借鉴南通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培养方法,在“学南通”活动中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层面的深度交流。 转眼间,一学期的交流工作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领略到了徐州人的热情,领悟了“学讲”的真谛,更深刻感悟到徐州开展的“教育学南通”活动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双提升”。对我们南通老师而言,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珍贵的学习机会,我会将徐州之行的收获带回南通,带回学校,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日常中。 李春亮 南通启秀中学教师 在徐州学习交流的这段日子,让我收获满满。徐州老师的热情开朗、爱岗敬业,徐州学生的纯真朴实、勤奋严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州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而南通则历经江海文化的浸润,两地虽有着不同的文化根基,但其实质都是共通的,那就是“兼容并蓄”。 纵观两地的教育,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些许差异。比如在选拔力度上,南通的中考考试题型更加灵活,难度更大,更有利于选拔优质生源进入高中。选拔更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难度,才更有利于高考出成绩。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南通更加推崇精细化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的指导更多,而徐州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着眼于学生的自我管理。 个人认为,徐州可以参考南通的中考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使之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同时,可以借鉴南通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徐州学生特点的有效管理路径。 朱迪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 作为一所第二批次录取的学校,徐州五中的生源条件一般,学校针对这样的生源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班级制度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其次,五中发挥学校的艺体特色,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各种艺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校开设韩语、日语班,帮助英语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另辟求学途径。 总之,一切都是从学生发展这个角度出发,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所在。 成洁 南通一中学生处副主任 易中天曾把徐州人的性格比作“烙馍卷馓子”,外柔内刚,刚柔并济。初到徐州,接触到徐州的老师,加深了我对这个比喻的理解。在徐州人身上,“热情、激情、才情”三情并蓄,让初来乍到的我在倍感亲切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徐州的智慧和大气。 南通教育多年来一直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师资培养、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徐州教育也是一样。但两地在师资配备和教育生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异。在南通,高中阶段数学课的师资配备基本上是一人一班,语文课八成左右是一人一班,对于学生作业基本是全批全改,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精力上无疑是更有利的,也更能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 此外,在教育生态方面,南通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校沟通渠道更加畅通,这样更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徐州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这一点非常值得南通的学校学习借鉴。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教育学南通”的活动中来,推动徐州、南通两地教育的共同发展。 【徐州老师有话说】 朝夕相处一个学期,5位南通老师也给徐州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别之际,他们这样说—— 孟彦 徐州市第五中学校长 南通和徐州的老师身上有着很多共性:关爱学生,关注成绩,认真敬业等。在教学方式上,两地也有着相似之处,徐州的“学进去、讲出来”,南通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其实质都是改变“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模式,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挖掘潜力。 除此之外,南通老师身上也有着一些更显著的特质:一是工作更富有激情,更有使命感,把教学当作一份事业来做;二是教科研意识更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具体问题的把握更深刻。 南通同行的到来,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带来一次洗礼,一个老师就是一个示范点。徐州教育学南通,就是要学习南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营造浓厚的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打造一支有激情、敢担当、业务好、肯奉献的教师队伍,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金建明 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南通基础教育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一组组令人炫目的数字,也印证了南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教育学南通”的战略方向和“水平双提升”的目标定位,是对徐州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促进和引领,从学校层面而言是学校精细化管理、教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升学水平和素质水平提升的期待。 一年来,十三中在“教育学南通”的道路上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与南通市育才中学缔结为友好学校,并先后举办了“南通—徐州”课堂教学观摩会、校本教研研讨会等活动。“请进来”同课异构,让徐州老师看到了南通徐州两地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和差异,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学讲计划”的自信;“走出去”实地体验,让我们近距离全方位地感受南通这个教育高地的管理模式、育人氛围和教育生态,获得了最真实有力的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