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教育系统走有教育特色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路
学起来 教起来 实起来 强起来 徐州教育系统走有教育特色的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路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张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11月10日,市教育局党委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迅速行动、持续发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写好徐州教育振兴的“奋进之笔”。 学起来 用新理念新论断武装头脑 据了解,从现在起,全市教育系统将分层、分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确保人人听、人人懂。要领导干部带头讲,市教育局将成立以领导班子成员为骨干的宣讲团,到联系点学校开展专题党课。各地教育部门要成立宣讲团,到辖区学校宣讲。各学校实行一把手宣讲制,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讲。充分发挥在徐高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开展在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培育和评选工作,遴选专家组建大中专院校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并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干部大讲堂等载体,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微型党课人人讲”活动。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特点打造一批十九大精神学习示范课堂。把宣讲搬上网,利用彭城课堂、学校网站播发示范课,加强与师生的深度互动。要将宣讲活动有效融入到“百千万”大走访活动中,使走访工作组成为十九大精神宣传队、宣传团。 扎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教材“四进”工作,充分发挥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发展、促进改革的作用。大中专院校要充分发挥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作用,成立课题组,组织“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专题理论研究,遴选一批研究选题,及时将成果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政府决策参考。中小学则要开展寓教于乐、针对性强的校本课程研究,推出一批校本教材和读本。 同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师德师风等活动中,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开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先锋行动”,带动广大党员教师争当师德模范先锋、教育教学先锋、志愿助学先锋,争做“四有”好老师,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教起来 以新形式新方法打动人心 为了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部署,全市教育系统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遵循教育事业发展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做到规定动作必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据了解,在徐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将结合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开展学习宣传;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将结合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展学习宣传;各基础教育学校将结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开展学习宣传,切实用学习成果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用实践收获来检验学习成效。 为了充分运用各种符合教育实际、深受师生喜爱的鲜活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系统将注重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不断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采取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推动传统宣传工作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努力增强学习宣传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学习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同时,全市教育系统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体现到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和安排好明年各项工作之中。加强日常指导,定期开展督导,按照岗位分解责任,把责任落细落小落实,进一步激励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实起来 将涓滴努力汇入时代大潮 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将聚焦中央、省、市委对教育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切期待,集中力量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我市将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完善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实施县区教育现代化突破工程,确保2020年市域整体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教育中心的方案》,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打造“优教徐州”高地。 并以创新思维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集团化发展等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开展“基础教育全面学南通”活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学讲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学生素质水平、学业水平“双提升”。 同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紧密对接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在徐高校“双一流”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使高校真正成为徐州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人才红利的“催化器”;办好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差别化扶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强起来 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关切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市将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持续开展无证园清理整治和看护点规范提升,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形成贯通0-6岁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等问题。 加大义务教育力度,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增长趋势,加快中小学布局优化,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化解“择校热”“大班额”,确保2020年实现省定优质均衡标准。 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加快实施优质高中创建,尽快提升普通高中综合实力。 并关注学生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建立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要,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 同时,规范社会培训,严格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审查,加强对违规社会培训机构的整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持续实施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开展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强化特殊教育,完善国家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孩子都能平等接受教育,为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夯实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