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乐做新时代的创新型农民 ——政法大学毕业的他回乡种甘薯种出“国际专利”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08

 

乐做新时代的创新型农民 
——政法大学毕业的他回乡种甘薯种出“国际专利”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季芳

12月4日,贾汪区江庄镇高庄村的江苏菜用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网名叫“快乐农民”的袁起喜形于色。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申请的“菜用甘薯茎尖储藏保鲜技术”通过了韩国知识产权机构的答辩审查,即将获得正式授权。

这已不是袁起团队的第一个国际专利了,2016年,他和小伙伴们的“菜用甘薯茎尖栽培方法”已捧回了第一个韩国专利。

在韩国申请专利,袁起和他的“菜用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意图明了,徐州菜用甘薯要卖到韩国。

技术团队个个是专家

说起徐州甘薯,那可是大名鼎鼎,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全都设在徐州市农科院,先后育成甘薯新品种40多个。袁起的菜用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主要品种是“薯绿1号”。“薯绿1号”是市农科院国家甘薯改良中心联合浙江省农科院合作选育的茎尖菜用甘薯新品种。易栽培且生产周期长,产量高(亩产万斤),口感佳,营养丰富,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13项营养成分居各类蔬菜之首。在韩国、日本被称之为“长寿蔬菜”,在台湾、香港地区被称为“蔬菜皇后”,国内外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可观。

市农科院专家的技术保障、精心选育的优良品种加上江庄镇高庄村肥沃的土地,“薯绿1号”很快在菜园里疯狂生长,“有时我们的采收速度都跟不上菜用甘薯的生长速度。”袁起说,露天栽培的菜用甘薯5月到10月是采收季,温室栽培的菜用甘薯3月到11月是采收季,每个采收季亩产可达1.2万斤。不过,作为新鲜叶菜,也并非产量越高越好,科学的定量扩繁和保存都是生产环节亟需解决的难题。

不过,这些并没有难倒袁起和他的团队,在袁起的“菜用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团队里,有许多响当当的专家型人才。曹清河,国家甘薯改良中心蔬菜学专家,产业园技术总监。徐飞,国家甘薯改良中心栽培与加工领域的专家,负责产业园的茎尖栽培技术指导。闫师杰,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方面的教授,负责菜用甘薯的保鲜技术指导。

回归故土 快乐做农民

80后的袁起,2006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就业路:回乡创业,当农民。他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快乐农民”,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故乡的土地上积极耕耘,快乐收获,做新时代的创新型农民。

凭借敏锐的经济头脑和广阔的视野,袁起先后成立了贾汪区劳信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西贝乐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了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彩色甘薯、彩色花生等特种农产品种植项目,在科技示范园的推动下,江庄镇目前已有高村、竹园等7个行政村8000多亩土地改良了甘薯、花生品种,带动农户增收800余万元。

然而,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的寒潮来得格外早,地里的部分红薯因为来不及收,受了冻害,开始腐烂,收回来的甘薯也因为没有甘薯贮藏库冻坏了,一次就损失了10多万元,家人也劝他不要再搞,但不服输的性格支撑他坚持走下去。后来他到省农科院咨询贮藏技术时,农科院的专家被他的执着感动,答应支持他建一个无窖式节能贮藏库,解除了贮藏甘薯的后顾之忧。

新型农业,技术是法宝。袁起深谙这一点,2010年,他的1200吨非窖式改良节能甘薯贮藏库建成,联合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研发果蔬脆片的生产工艺,以甘薯、苹果、草莓等为原料的果蔬脆片,在全国甘薯擂台赛获得甘薯加工组一等奖,2011年,形成年加工甘薯休闲食品300吨的生产线,销售收入过千万元。

进军国际市场有底气

紧盯前沿农科技术,不断思索求变求新,这是新时代的创新型农民最大的特点。2012年,“菜用甘薯”在农技研究领域风生水起,袁起很快紧跟步伐,开启了和市农科院国家甘薯改良中心的紧密合作之路,获得3个菜用甘薯新品种优先使用权,包括“薯绿1号”菜用专用新品种。

2013年,袁起新增投入5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16栋菜用甘薯温室大棚,露天种植和温室种植同步进行,先后克服了菜用甘薯在种植、扩繁、贮藏、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陆续获得国际、国家菜用甘薯茎尖栽培及相关技术领域专利7项,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专利保护池。2017年3月,袁起的菜用甘薯产业园入选省菜用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化试点,成为全省菜用甘薯的示范和标杆。

“韩国专利的申请,意味着我们的菜用甘薯打破了韩国在栽培密度、栽培技术方面的垄断,得到了韩国这么一个菜用甘薯技术强国的认可。”国家甘薯改良中心专家徐飞表示,国际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增强了徐州甘薯在菜用甘薯产业发展极为专业化的韩国的话语权,为徐州甘薯打开韩国菜用甘薯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