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沛县故事 唱响文艺大风歌
讲好沛县故事 唱响文艺大风歌 沛县设立“歌风文艺奖”鼓励创作创新出精品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张欣 “如果没有我的家乡沛县,就没有我的作品。下一步,我将继续弘扬主旋律,高歌真善美,讲好沛县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片土地的精品力作。”8月9日,沛县文化中心小剧场内座无虚席,沛县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暨“歌风文化艺术奖”表彰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著名诗人丁可作为受表彰人员代表在台上动情地说道。 设立歌风文艺奖,是沛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沛县文学艺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盛事。近年来,沛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在县委、县政府文化强县战略部署下,大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全县文艺创作导向更加鲜明、创作生产日趋活跃、创作生态呈现可喜变化。目前沛县已发展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各种协会10余类,直属会员154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56人、省级会员149人,文艺队伍数量和实力均居省、市乃至全国前列。沛县广大文艺工作者更是依托沛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讲好沛县故事、传播沛县声音、展示沛县风貌的同时,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根植沛县,文艺队伍不断壮大 提起诗人丁可,沛县人对他的诗歌早已耳熟能详。2017年,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沛县诗人丁可更是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线。剧中人物郑西坡吟诵的《一般化的女孩》《母亲的专列》和《流动的国土》3首诗歌,作者均是丁可。去年10月,在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颁奖礼上,《丁可诗选》更是荣列这个文学大奖诗歌奖中的一员。 翻开丁可的作品可以看到,一直工作生活在家乡沛县的他,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以及自己在小城和乡村的生活。在他的诗作中,讴歌的是现实生活中最基层的人民、最底层生活中的美,更是对底层、弱小、善良、草根的咏叹。作家周梅森曾把丁可的诗歌创作比喻成挖一口深井,“丁可既是沛县的,又是江苏的,也是全国的”。 “是沛县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养育了我,乡土诗歌是我不能忘怀的主题,更是我内心最忠实的坚守,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沛县高质量发展鼓与呼。”诗人丁可的一番话,道出了沛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内心不变的追求。 如今的沛县,越来越多的“丁可”根植古沛大地,文艺领军人物正呈现出全线发展、齐头并进的可喜态势,每一个门类都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传递沛县好声音、讲好沛县故事。如歌词队伍中的吴广川、美术家协会的刘运君、安飞、朱广波等,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郝敬春、摄影家协会的孔明、舞蹈家协会的王宝红、书法家协会的蔡可魁、闫增等,他们都已成为所在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在各自业内发挥着“标杆”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重要影响;新生代文艺新锐崭露头角,以蔡可魁、闫增、刘充、孔明、朱广波、郝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颇具实力的文艺新人逐步成熟,在各自的艺术门类中潜心创作并崭露头角,正逐渐成长为沛县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下转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