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徐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以精神的力量凝聚文明之光 ——十九大以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潘安湖畔,马庄精神文明建设的这把“火”,越烧越旺。这红火的发展势头,吸引习总书记前来视察,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取经。 徐州是汉文化发源地,这片厚实的黄土地自古便闪耀华夏文明之光,时至今日,愈发夺目。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习总书记在马庄留下的这句话,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 立德铸魂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这座城市经受了多重考验,也展现出了徐州人民的众志成城。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8月18日晚,一场狂风骤雨突袭徐州。当晚,各县(市)区迅速启动防汛抗灾应急预案,组织干部群众昼夜奋战、强排积水,并发动辖区居民全力开展救助、自救行动,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据不完全统计,逾万人参与了此次防汛抗灾工作。 鼓楼区中环广场西阁里11号楼一楼70多岁的独居老人郭淮皊,走路不方便,住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社区工作人员担心老人安全,冒着暴雨上门帮老人把水往外排,并劝说老人撤离到安全居所。 有情有义的徐州精神,在一场暴雨中得到了升华。这是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彭城大地落地生根的力证,这也是徐州人自十九大以来强化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核心价值观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近年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徐州用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人人积德行善,个个收获吉祥”“文明礼让,平安是福”……行走在徐州的大街小巷,驻足在广场公园和公交车站,细看沿街商铺和窗口行业,一幅幅公益广告,犹如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这些色彩亮丽、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成为引领徐州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不断向人们传递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从2016年9月1日开始,我市启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全市97家市级机关单位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驾校学员等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联合服务,为改善我市交通秩序、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出表率。如今,市区依然每天约有200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以实际行动疏通着城市交通“大动脉”…… 在各大景区,除了优美的景色,各种文明提示、劝导牌遍布园区,戴着文明劝导袖章的工作人员在园内来回巡视,公益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我市以景区景点、公园广场、宾馆饭店、旅行社等为重点,加大旅游市场和从业人员管理力度,强化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建立文明劝导员和监督员制度,引导广大游客养成文明旅游习惯……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举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手段维护主流价值,增强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与自觉。 全民一心 让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今夏,在市民政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市主城区53个社区以及睢宁、新沂等县(市)区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为青少年朋友们提供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好机会。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文明花开满园春。十九大以来,在全市各处都能看到将文明内化于心的徐州人—— 从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垂髫稚子,到自发组织成立小区巡逻队的耄耋老人; 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寒风中坚守岗位的志愿者; 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霓虹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 从24小时不关机以社区为家的居委会主任,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老旧小区居民…… 人们看到,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各行各业,文明单位创建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 人们看到,在作为社会“细胞”的万千家庭里,文明家庭创建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孝老爱幼,少有所教,老有所养,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人们看到,在肩负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校园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孩子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弘扬良好校风校训,美化校园环境……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以扎实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靓丽色彩擘画文明中国的壮美画卷。 城乡共建 让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片土地 马庄,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跑者。8个多月来,全市共组织赴马庄村开展现场观摩、学习调研活动1800余批次,召开现场会20次,累计接待外省、外市考察团、观光团1900余批次。 年初,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题调研组,多次赴马庄村开展实地调研,经省文明办修改润色后,最终总结提炼出5条“马庄经验”。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市结合中央和省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改善我市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缺失、文化生活匮乏、部分地区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盛行等突出问题,起草了《关于总结推广马庄经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于4月份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 为督促各地深入学习推广马庄经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到实处,6月份以来市文明办先后组织了3轮暗访督查,督促各地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落实工作要求。 如今,全市各镇村均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点、文化广场等文化服务平台,结合当地民俗、传统节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阵地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广大村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文化学习和宣传阵地,成为普通村民身边的“知识加油站”和“精神乐园”。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与文明城市创建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推动、共同督查。全市各地真正将基层调动了起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文明共建共享、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