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铜山:投入“不差钱” 教育高质量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9-03

 

大楼、广场可以慢慢建,教室、操场等不起——
铜山:投入“不差钱” 教育高质量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最近,铜山区政府一项一次性购买1.65万台(套)电脑的计划,让联想、惠普等电脑“大咖”都感到震惊。

“这次区政府购买包括5000台教师机、10000台学生机、1500套触控一体机,总资金7000多万元,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县(市)区实属罕见。”铜山区教育局装备站站长刘闯说。

近年来,铜山区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把其当作第一民生实事工程来抓。“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是百姓最受益的民生工程,我们在教育上不惜重金,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上得了学、上得了好学校还能学得好。”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

“大楼、广场可以慢慢建,教室、操场等不起。”在这种共识引领下,铜山每年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都是放在第一位。去年8月份,区里向各部门征求2018年实施项目计划,区教育局一下上报了11项,“我们在申报时留下可能被否决的空间,没想到区里一项没砍,总数占全区50项实事的五分之一。”铜山区教育局局长吴亮说,“区里用钱的地方那么多,哪一项不重要!但政府对教育就是‘偏爱’,智慧学校创建本来报3个学校,最后区里根据实际情况一下批了9个,仅这一项又是两三千万的投入。”

铜山在教育上的花钱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按照科学规划来办。2016年区里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聘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2017—2030年中小学布局规划》,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教育投入的方向和比重。

好钢用在刀刃上,投入也要投到关键点上。铜山围绕建好房、配好人,把投入重点放在学校扩容、师资配备、提高教学质量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铜山城区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农村适学人口也逐年增加,近3年全区每年都有12000名以上适学人口刚性增长。就在两年前,位于城区的铜山实验小学学生爆满,平均每个班级人数达70人以上。为解决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去年以来,铜山城区一口气新建了北京路实验学校、娇山湖小学、高新区小学、楚河实验中学等一批学校,明年还要再建科技谷小学和北京路小学,“今年第一次招生就准备开36个班,每个班级不会超过50人。”新建成的娇山湖小学学校负责人杨峰说。据介绍,今年新学期开学,铜山全区将彻底告别大班额。

 

上名校是百姓最热切的期盼。铜山采取跨地区与名校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设分校、名校托管、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措施,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强校”“名校”。

北京路实验学校是铜山跨地区合作办学的开山之作。该校是铜山与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附属学校。从南方教育发达地区高薪聘请了“金牌校长”田玉龙。去年开始招生,一年的成果显著,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名校。今年还没开学,说情的条子就堆满田玉龙的办公桌。“我和区教育局领导说好了,一是班级人数绝不超标,二是严格按施教区招生。”田玉龙说,学校70%的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农村,不能随便抬高门槛,要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得到优质教育。田玉龙说,铜山区领导在教育支持上可谓一掷千金,去年学校提出想把临近的30亩地用于校舍扩建,区里很快中止了与一家公司的用地合同,把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划给了学校。“30亩地就是接近2个亿啊,可见区里对教育多重视!”田玉龙感慨道。

在铜山,农村的强校、名校工程也不含糊。区里将教育资源按人口比例而不是按城乡差别进行均衡配置,同时通过建分校、结对帮扶等举措,使优质资源辐射到乡村,乡村学校与城里学校有了一样漂亮的楼房、一样宽阔的操场、一样现代化的设施、一样优秀的教师,城乡一体化首先实现了教育一体化,老百姓再也不要托亲拜友送孩子进城上学了。“我们这里离城近,以前,有三分之一的生员跑去城里,学校采取不给转学籍的办法也拦不住家长。”汉王中心中学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教育教学条件城乡一个样,很少再有学生进城借读了。

教师是优质教育的基础。铜山去年以来一举招聘教师1100多名,一年仅工资的刚性支出就是一个多亿。为调动教师积极性、培养地方名师,区里还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学校科学发展考核奖励,拿出400万元用于领军名师、带头优师、青年良师“三师”奖励,部分优秀教师由以前的“孔雀东南风”变成“凤还巢”。

前不久,大许镇西探小学教师梁艺凡获得全区英语优质课一等奖。仅仅入职5年就获得如此成绩靠的是什么?她说,自己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区里各种教师培训活动,2016年她还被选派到英国参加了“雏燕”研修班,一个普通乡村教师能够到国外“深造”让她感到分外荣幸。

“加大教师交流培训力度是铜山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一大特色,要求学校年度公用经费中培训经费的安排不低于5%,近三年仅送到境外研修的教师就有30人。今年安排的教师培训项目就有66项,总投入980万元。”铜山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潘孝同说。

强大的政策后盾,让教育部门可以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学。他们按照小学特色发展、初中全面发展、高中优质发展的分阶段教育定位,精准施策,各展所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目前,全区初高中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0%,本科上线人数及上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徐州市第一。小学阶段的“一校一品”特色教学成为一张闪亮名片,黄集小学的面塑、柳新实小的呼啦圈操舞、张集中心小学的书法、茅村小学的古诗词诵画演等,都各具特色,刘集镇王套小学的珠心算在国际大赛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近年来编程、机器人、创客等特色教学也在铜山中小学大规模推广。阳光体育是铜山教育又一张名片,在全省首家获得“阳光体育先进县(区)”称号,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对全省高校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测试中,铜山籍学生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

优质教育的软环境成为城市吸引力的硬杠杠,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优教铜山无疑具有了超越教育本身的“含金量”。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