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我
在南京晨光机器厂(现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就进入晨光厂工作。
2018年的我
我在生产一线工作了数十年,组织上又以我的名字成立了“王南石首席技师工作站”、“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王南石劳模创新工作室”,我希望将自己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用心传授给年轻的工人,培养更多的“大工匠”。
采访时间
2018年11月27日
采访地点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
本期人物
王南石,江苏无锡人,1957年出生,特级技师。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中共十九大党代表。荣获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中国宇航基金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大技能高手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所从事的工作是航天伺服自动控制系统的装配调试工作,在工作中解决攻克了多项制约科研生产的“瓶颈”和技术难题。他所带领的技能技术团队被人社部授牌为“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命名为“技能创新团队”。
本期采写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黄建国
“微米级”手感是怎样练成的
择一事,终一生,做有“匠心”的工人
1978年改革开放的那一年,我正在南京晨光机器厂(现为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学习。
1980年,我从技校毕业后进入晨光厂工作,开始是工艺员岗位,属于干部编制,后来领导跟我说:现在有些工人的技术较薄弱,为了充实生产一线的技术力量,希望你能带动他们提高生产技术。于是,我转岗到生产一线,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大家都千方百计想进入干部编制,你倒好,从干部转到工人。因为怕家人不理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告诉家人。
我当时的想法很单纯,自己是名共产党员,应当服从组织安排,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了,一定能干出名堂。现在我已经是特级技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荣获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和荣誉,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工作中先后主导或参与完成30多项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撰写了10多篇技术论文,有多篇论文获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技术工人优秀论文,个人获一项技术发明专利。
我从事的工作,是航天伺服自动控制系统的装配调试。工作第二年,班组长交给我一个任务。他说:“你是技校生,动手能力也很强,你带领其他几位师傅,对油泵移动时试验台进行改造,以便于操作,改善试验工作的环境。”
为了完成任务,我调阅了试验台的原始设计资料,请教工程师和老师傅,制定出改造方案,增加了远程控制的元器件,一次试车成功。同事们对我说:“小王,你做了一件好事,今后我们不用在零下30℃的环境下做产品试验了。”
通过这次的试验台改造工作,我认识到只要努力,认认真真做事,肯定是有所作为的。我暗暗立下志向:用心做事,刻苦钻研不松劲、追求卓越无止境、传承技艺不保留,做一名具有“匠心”的工人。
误差只有头发丝的1/200,靠手感就能发觉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完美对接,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分别搭载长征二号火箭以优美的姿态奔向太空。在看电视直播时我听到指挥员报告“程序转弯!”这就是向大家报告火箭正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变向转弯。为了这条苍穹上最美的弧线,需要伺服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我从事的工作就是此类型伺服自动控制系统装配调试。
听起来在航天战线上工作很高大上,相应地我们的科研工作充满了荆棘和挑战,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容不得半点闪失。因为一旦发生意外,损失数以千万计。航天产品“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是航天人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举个例子,液压产品的机械密封部位油液渗漏率,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是允许每小时3毫升,我们研制的某型油泵由于它的使用特性要求,机械密封部位渗漏油率是每小时4滴左右。1滴是什么概念?相当于0.05毫升。4滴也就是0.2毫升,是3毫升的十五分之一,可想而知其要求是极高的。我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对油泵100多个零件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有一道工序是精细研磨,需要手工研磨,讲究手感,因为我手工研磨的磨削量非常小,研磨的尺寸是以微米级计量,同事们都说我的手感达到了微米级。我们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1毫米等于1000个微米。打个比方,一般人的头发丝直径,细的是0.5毫米,粗一些的是0.75毫米左右,我们的零件平面度误差的技术要求是小于3微米,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二百份。也就是说在研磨工作中我的手能感觉到头发丝的二百分之一的细微差别。这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上是在数十年工作中无数次摸索、感受、分析、总结的结果,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梦想属于每一个人
打造高技能队伍 培养更多“大工匠”
我只是一名技工,过去人称“工匠”,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许多的荣誉。2011年南京晨光集团公司和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分别以我的名字成立了“王南石首席技师工作站”,后又被江苏省、南京市分别命名为“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又正式挂牌成立“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2016年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又以我名字成立了“王南石劳模创新工作室”。
我在生产一线工作了数十年,由衷希望将自己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用心传授给年轻的工人,培养他们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大工匠”。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爱当工人,认为“工作苦累,报酬也不高”,但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带徒弟首先是给他们传递正确的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工人岗位,就不要怕苦怕累、嫌报酬低,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有作为的“工匠”。
为打造一支有所作为的高技能队伍,助力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工匠”,我利用工余时间结合生产编写了《装配钳工基础知识》、《伺服液压系统基础知识》、《班组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综合性专用教材和案例,通过组织开展“小课堂、微考试”、“岗位练兵”等培训方式,热心指导帮助青年员工,解答各种生产上的技术性问题和难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011年技师工作站成立之初只有8名技师,现在已拥有特级技师3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17名。近几年来,我们致力于突破生产瓶颈,解决现场难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产质量,将知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生产技术难题。如某型“燃气分配阀内外密封改进”技术方案,使该产品的一次合格率由50%提高到95%以上,装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磁铁动态测试方法研究”项目使一次装调合格率达到100%;“高速大流量油泵启动力矩工艺研究”提升了燃气涡轮的动态响应时间,“电连接器灌封工艺技术”和“适应两级压力工况的大流量伺服阀”等技术攻关成果打通了制约生产的“瓶颈”。2016年至今,我们又有10项生产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授权专利,6项发明专利授权。我们这支技能团队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命名为“技能创新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广阔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工匠精神”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让我备受鼓舞。我认为,只要我们德才兼备、技艺超群,在新时代一定会大展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