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籍美学作家徐华铛回龙窝谈艺
用传统工艺扮靓现代生活
|
||
|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瑾 □人物简介 徐华铛,浙江嵊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出版《中国竹艺术》《中国的龙》《佛国造像艺术》《中国古塔》等艺术专著百余部,内容涉及工艺美术、佛教造像、祥禽瑞兽、传统古建、戏曲装饰等,受聘兼任多家艺术顾问,并致力于旅游景点和文化工程的策划、设计。 “著作等身”得有多少本书? 除夕这天,陪外孙到城市书房做志愿者的浙江籍美学作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华铛的一张与自己105部著作的合影给出了答案。摞起来比人还高的这些书仅是他3年前的成果,迄今已出版118本书的徐华铛目前正在编著被列入国家重大优秀出版项目的《中国工匠·匠心木竹》丛书中的最后4本。 趁春节到嫁在徐州的女儿家过年的机会,倾心于民间工艺研究半个世纪的徐华铛应邀参观了位于回龙窝的手创者手工工场。手创者手工工场是徐州唯一的手工艺术馆,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这里富有苏北特色的香包、泥塑、扎染展示令75岁的老艺术家驻足良久。徐华铛说,民间工艺是中华文化的根,理应让更多的人知道。 乡情,赋艺术创造不竭原动力 当过知青、干过农活、任过民办教师,从小爱文学、爱绘画、爱美物的文心艺质成为徐华铛坎坷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办黑板报、写通讯稿让他在贫瘠的乡间脱颖而出。1978年,徐华铛凭着先前杭州艺专的功底和多年来没有放弃的艺术求索,进入家乡嵊县工艺竹编厂,从事竹编艺术品的设计工作。 嵊县现已成为绍兴市管辖的县级市嵊州。徐华铛说:“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竹编之乡,我所在的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浙东一带早在明清时期,考生赴京时挑的考篮和食篮做工就相当讲究,后来逐渐形成一项重要的民间工艺。” “我自小对竹艺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父亲用竹篾子扎的蝴蝶风筝给我以艺术的启蒙,母亲编织的精细鞋篮给我以美好的憧憬,哥哥制作的竹片小相架给我以深深的眷恋,姐姐用双手搓着送上蓝天的竹蜻蜓给我以幽远的遐思,学校附近杂货摊上的竹节小龙又给我以艺术的灵感。艺术源于生活,正是日常中点点滴滴的生活之美,滋润着我走上艺术道路。” 重新回到家乡、再次从事艺术工作的徐华铛形容自己“就像长期跋涉在茫茫的沙漠的人进入到芳草茵茵的绿洲,整个身心萌发着欢欣的激动,张开双臂孜孜不倦地吮吸着艺术营养”,随处都有启迪、收获。江浙人杰地灵,工艺水平领先全国,竹编就像一粒种子,迅速激发了徐华铛内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坚定他将这种热爱付诸实践。 沉潜,为手工精品留存大数据 被业界称为“自学成材的艺术家”的徐华铛,从工艺厂设计员到涉猎多个门类融会贯通的工艺研究者、理论家,其成长之路诠释了“勤奋造就天才”的老话。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把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得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徐华铛在37岁时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结识了国内顶尖级的教授学者。回厂后,他拜国内泰斗级竹编大师俞樟根为师,汲取竹编技艺精华,两人设计创作了龙舟、越乡古戏台、秦陵铜车马等大型工艺竹编作品,1982年参加北京的评比大会时受到评委们的称赞。 从北京了解到国内竹编研究尚属空白后,敏锐的徐华铛和师父回来后即刻开始酝酿《竹编工艺》的撰写。徐华铛说,师父为画编织图眼睛花了好几百度,他们俩一个口述一个执笔,经过3年努力,新书终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被列为全国艺术院校的选修教材。 由竹编的六和塔,徐华铛对中国古塔特有的造型产生了兴趣,他利用出差的机会,遍访全国名塔,一边工作,一边积累,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进行“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在家中23平方米的斗室完成了《中国古塔》的写作。在女儿徐艳的记忆里,爸爸从来没有晚上11点前睡过觉。 之后,徐华铛又把研究写作的触角伸向了嵊州其他民间工艺领域:根雕、泥塑、仿古门窗木雕等等,留心形形色色的展览会、交易会,求教于各地的老艺人、工艺设计师,在艺术的海洋中撷取精华,结集出版。有同行曾在老挝万象看到那里的雕刻工虽然不懂中国话,但每人面前都放着徐华铛的书。 接轨,促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 自谦“眼高手低”的徐华铛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发现矫健的龙凤之美、雄浑的石狮之美、典雅的古建之美、慈爱的观音之美、欢乐的弥勒之美,在寻觅美、设计美、弘扬美的历程中,将美的工艺解剖、放大、存档:“中华传统工艺是千百年来一代代艺术家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当下更应该珍视这些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瑰宝,记录和传播它们是我的本分。” 在为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碑立传的过程中,徐华铛先后与16家出版社合作过百余部专著,并且这些书大多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盗版的目标。问起个中的“秘诀”,他说:“我将各个工艺门类中的美甄别出来,展示给读者,工艺大师从中获得认可,工匠们从中得到学习,使用者从中提高审美力,可读性、可操作性是这些书畅销的原因。” 多次出差和探亲到访,徐华铛对徐州情有独钟:“徐州是中国名城,历代文人雅士吟咏过它,英雄的鲜血浸染过它,南秀北雄的地域特色让徐州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美,在工艺中的体现也随处可见。” 不为徐州人所知的,富有本土特色的戏马台项羽塑像、户部山老宅门楼砖雕、宝莲寺的佛像、乾隆行宫前的石狮以及云龙公园十二生肖动物铜雕等地标性形象,早已被一一收录在徐华铛的多部著作中,流传广布。 听取了手创者手工工场负责人张立新的介绍后,徐华铛说:“徐州的民间工艺有着鲜明的特色,手工场的展示和交流是徐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体现出文化人的情怀和担当,对提高徐州的城市品位有很大的作用。传统工艺的现代出路离不开优秀的工匠日臻完美的艺术创造,更离不开适应时代的市场接轨。徐州手创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我将深切关注它的发展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