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一条大运河 半部徐州史 ——以文化引领推动徐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9-12-28
邳州中运河,
补网的老人。
邳州水上集市,
看书的孩子。
 

1400多年前,隋炀帝征用百万民夫,修成大运河。“三下扬州”的故事已被历史湮没,但大运河奔腾千年仍在沟通南北。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并不是她最闪耀的光环,她用畅通的航运告诉世人:运河不老,织锦繁华。

徐州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城市之一,历史的轮渡在这条大运河穿过,见证了城市沧桑巨变。可以说,一条大运河,半部徐州史。

现状——

运河不老,织锦繁华

蔺家坝船闸每40分钟开合一次,每次可以放行8艘2000吨货船。这里是京杭运河江苏段的“北大门”,北经湖西航道抵微山湖,南通京杭运河徐扬段达长江。水运成本低、排放少,每天满载煤炭、黄沙、钢材的船只络绎不绝。

目前,京杭运河徐州段已全部建成二级航道,可昼夜通行2000吨级船舶、年运量1.5亿吨,是中国东部电煤、建材等大宗物资的运输动脉——江苏“北煤南运”,90%依靠大运河。不仅如此,大运河徐州段的不牢河、中运河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昔日向北方输送漕粮的运河,今又承担起向北方供水的重任。

对于徐州,大运河更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河。徐州北面有微山湖,南面有骆马湖,它们在古代都因运河而形成,并且都是徐州的水源地。如果没有大运河取水调水,市民生活就会受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运河是徐州这座城市的生存命脉。

徐州目前已经提出“打造亿吨大港,发展物流基地,开放二类口岸”的战略目标。通过大运河,徐州的船只可直达上海外高桥港、洋山港。而位于大吴的运河双楼港,拥有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打造徐州的临港新城。

纵观大运河千余年的历史,会发现大运河既是一条河,更代表了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及其流经的线性区域所孕育的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大运河内涵、价值的追问,开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场溯本求源之旅。

盘点——

运河文化遗产鲜活至今

在古代,河流就是交通干线。汴水发源于河南荥阳,从西北方流来,泗水发源于山东沂蒙山脉,自北向南流,汴水在徐州古城东北角汇入泗水流向南方,流进淮河进而汇入长江。因此以徐州为中心,形成了北上齐鲁、南下江淮、西通中原、东达大海的水陆交通网络,这就决定了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水路成就的地理要地,同样也成就了徐州的文化地位。“京杭大运河,让徐州北接齐鲁文化,南连长江文化,东通海洋文化,西达中原文化,东西南北文化在这里汇集,使得徐州成为有些独特文化现象的城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院长唐宁说,“汉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在徐州进行汲取、激荡、交融,所以说徐州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非常的地位”。

作为京杭大运河南下流程中自鲁入苏的第一站,徐州段留下了大运河水道和水利、航运工程设施遗产、大运河聚落遗产、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遗产、大运河相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遗产,连缀成一条熠熠生辉的文化长廊。

徐州的大运河水道遗产包括古泗水水道、黄河故道、京杭运河、老不牢河,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包括黄河故堤、微山湖湖西大堤、护城石堤、韩坝闸、大屯闸、蔺家坝、周庄闸等近30处,这些遗产至今仍然“活态”存在,蔚为难得。

声音——

“大运河遗产不可能没有徐州”

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江苏也以28处遗产居首。目前,徐州正在以“不舍昼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是要用文化来带动运河城市带构建,带动运河经济带构建,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利用大运河的交通动脉和文化廊道的功能,整合运河资源,发展高端产业,打造运河经济增长带。通过运河文化的建设推动运河经济的发展,将大运河文化融入经济建设中,同时又通过运河经济的大发展,推进运河文化的大繁荣,实现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大运河研究专家姜师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文化遗产价值的角度看,徐州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个重要节点。无论是徐州‘借黄行运’的部分,还是窑湾古镇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有它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大运河遗产中不可能没有徐州。”

姜师立同时表示,从文物保护规则来讲,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文物是不提倡复建的。即便是被不可抗力毁掉了,遗迹可以保存,但除非十分必要,一般不再恢复重建,重建的文物就不真实了。现在的窑湾古镇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旅游景区,但现代气息太浓,缺失了古镇原有的历史遗存。

使命——

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

如何开发、利用运河资源,是徐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019年8月23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在江苏师范大学揭牌,这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分院之一。“徐州段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利用是研究院的重点工作。”唐宁告诉记者,“徐州的当务之急就是将大运河的文化、遗产资源深度开发,形成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在保持大运河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将运河遗产和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文化产品,打造运河文化产业带,让民众既能感受到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品质,又能将其依然存在的实用价值融入现实生活,从而造福民众。”

在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科文学院等多个院系都已经将大运河文化纳入教学、科研的整体规划中,进行多方位、跨学科融合。

2019年11月12日下午,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专题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他在调研中指出,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赋予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光荣使命。要坚持系统推进,加强整体规划,进一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整合徐州汉文化元素,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要加强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协调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环境治理修复与资源开发利用。要加快运河沿线路网提升建设,在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深厚文化的同时,推动运河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徐州样板、作出徐州贡献。

“大运河是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中国精神的伟大成就和集中展示。中国大运河至今仍蕴涵着文化传扬、经济发展、治国理政、文明传承等一系列可资借鉴和深度挖掘、传播的价值与精神。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卓有成效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唐宁表示。

徐州优势

红色文化独树一帜

运河沿岸城市中,徐州的红色文化独树一帜。曾经活跃在运河两岸的“运河支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敌后抗日武装,驰骋苏鲁交界、运河两岸,在抗日烽火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贾汪卧龙泉景区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副馆长胡军英,在北京召开的一次红色旅游研讨会上曾骄傲地说,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是运河沿岸唯一的抗战纪念馆、重要的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70年前,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硝烟弥漫,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解放军营造要攻打徐州的假象迷惑敌人,真正目的则是消灭驻扎在徐州以东的黄百韬第七兵团。1948年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追堵包围在陇海铁路和大运河交汇处的碾庄,双方数十万人马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6公里的狭小区域日夜厮杀。经过11天激战,黄百韬兵团被全歼,这场运河边的大战也基本决定了淮海战役的胜负。

历史回望

无运河不徐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白居易笔下的诗句,写的就是徐州。古时汴水、泗水在徐州交汇,向西经汴水通中原,向北溯泗水上齐鲁,向南入淮河下江南。

宋金时期,黄河泛滥“夺泗入淮”,徐州成为黄河沿岸城市。1283年始,元代续修京杭大运河,经徐州“借黄行运”,城市愈现兴盛。

明代前期是徐州运河的兴盛时期,大批商船往来频繁,逐渐形成南北物资交流中心。1415年,徐州建广运仓(漕运中转站),周边设8处驿站向外围辐射,逐渐成为“四方都会”要津之地,运河两岸“物华丰阜,可比江南”,获称“五省通衢”。

古代徐州城的繁荣,全赖运河漕运的影响,可以说无运河不徐州。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次决口改道,离开徐州,改由山东入海。自此,徐州段大运河南北断流,数百年“借黄行运”的辉煌历史戛然而止。

近代以来,铁路的修建再度给徐州带来了繁荣。而疏浚后的大运河徐州段,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运之河》周刊第2期

◎文/徐报融媒记者 刘苏 图/通讯员 程士强 制图/ 徐报融媒记者 厉洪亮

感受长河脉动/倾听千年回响

记录河畔烟火/讲述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