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残联实施大康复服务 助力健康徐州建设
◎徐报融媒记者 董晓 张雷 见习记者 王艺宸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健康中国”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从为偏远镇、村精神残疾人免费送药上门,到为先天听力损失儿童提供筛查、康复、免费人工耳蜗和手术救助,并纳入“防治康管”闭环服务,再到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康复,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融入社会……随着市残联实施的一件件残疾人“大康复”服务的落细落实落到位,让残疾群众就近享有康复服务,切实打通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健康徐州、幸福徐州建设提供实质性支撑。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近5300名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基本康复训练、5500余名困难精神残疾人享受服药救助、1500人通过白内障免费手术重见光明、近7000人获得辅助器具补贴;改造提升25家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直接服务残疾人近3000人。
儿童康复『爱相伴』
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残疾儿童显著改善功能,进入幼儿园、小学随班就读,未来能像健全人一样融入正常的工作生活。而且早一天得到康复,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
近年来,市残联坚持以残疾儿童为中心、康复质量为核心、服务对象满意为总目标,0-6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标25%-41%,全市5298名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基本康复训练。
11月25日,沛县残联邀请徐州假肢矫形器专业技术人员,到康复机构开展肢体康复儿童矫形器和残疾人假肢适配活动,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天,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核对康复儿童登记的信息资料,逐一帮助他们进行适配试穿,为他们适配适合的矫形器具或假肢、讲解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受助儿童的家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表示,一定坚持康复,积极生活,战胜困难。
一线康复治疗师、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在儿童康复技能提升上,市残联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师资培训班,开展送康复技术下乡活动,对345名康复治疗师、95名教师和31名家长进行培训,为63名残疾儿童进行义诊。
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卫健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徐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师技能比武”,全市620名特教老师、康复治疗师参加理论考试,选拔产生的26支代表队在实践操作环节大显身手。通过全员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展示全市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精神风貌,增强康复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治疗水平。
儿童康复机构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服务,全力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残疾儿童提供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精准康复,促进徐州地区儿童康复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实现了残疾儿童受益、家长满意、康复机构长效发展、社会反响好的多赢格局。
送药上门『零距离』
“我们家距离取药的定点医院较远,来回一趟就要100多里路,把药品送到家,省去了我很多麻烦。”12月5日,邳州市八集镇石桥医院的精神病防治医生吕欢像往常一样,将从定点医院领到的药物及时送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手中,拿到药的患者家属表示,“送药上门”的政策就像是“及时雨”,是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的福音。
今年以来,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残联扎实开展精神类药物免费配送,切实增强了康复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用药不同于普通的疾病,药品都要到定点医院才能购买。“除定点医院邻近区域乡镇的患者可以就近取药外,大部分患者自身不具备独立就医取药能力,需要亲友陪同安排。每次来定点医院取药都需要舟车劳顿、耽误时日,且花费不少。”邳州安康医院院长周胜利向记者介绍,“尤其是去年以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患者家属、亲友取药更加不便,很多病人无法及时拿药服用,存在病情控制不到位的隐患。”
为把助残惠残的政策措施和服务内容落到实处,更好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生活状况,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在市残联的指导下,联合邳州市委政法委、卫健委与邳州安康医院等相关部门单位,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筹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品免费配送”公益创新工程。依托乡镇精神病防治工作人员送药上门,有效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为民便民服务“零距离”。
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保障了患者按时服药,加强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监护人的健康教育,也提高了他们对服药依从性的认识,有效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品免费配送”公益创新工程已累计投入12.7万元,在25个镇(区、街道)为12743人次提供免费送药上门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药物免费配送工作的开展,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怀与关爱,更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这是一项造福社会的工作,意义重大。”邳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周春江表示,下一步,邳州市残联将进一步加大试点扩面力度,大力宣传,提高各乡镇残联部门重视度,推进这项公益工程落地生根。
这项便民措施广受好评,为此,市残联积极总结经验,其他县(市)区也采取相应措施扎实跟进,保障了“送药上门”政策全面实施、贯彻执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群众满意率持续攀升。
申请辅具『零等待』
迈出家门、融入社会,是残疾人群体朴素的愿望。而出行辅具是帮助残疾人群体走出家门的重要装备。今年以来,市残联积极创新路径,升级普惠系统,建设轮椅拐杖智慧共享平台,实施申请辅具“零等待”。
12月3日,睢宁县残联康复托养中心工作人员走访残疾人家庭,回访辅助器具使用情况。睢宁县魏集镇卢营村村民蔡珊珊儿子小锐(化名)是肢体二级残疾,通过县残联帮扶,在康复机构进行免费康复治疗后,可以下地行走,但仍有不方便之处。此前,蔡珊珊到魏集镇残联咨询辅助器具申请,通过申请辅具“零等待”这一举措,孩子现在的出行更加便捷。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缩短残疾人领取常用辅具的周期,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睢宁县残联积极响应市残联部署,先后投入资金150万元为1700名困难残疾人免费提供辅具宣传、筛查、评估适配、产品配发、指导使用等服务,并采取进村入户方式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的精准适配服务。量身定做的辅具,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与此同时,针对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中申请手续繁复、等待周期长、服务体验差等问题,睢宁县残联创新服务方法,优化服务流程,出台了《睢宁县残疾人申请辅具“零等待”实施细则(试行)》,保障残疾人最短时间用上辅助器具。“困难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到所在辖区残联办理申请手续,镇(街道)残联专职委员初审后,将残疾人信息上报到县残联辅具‘零等待’工作群,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授权镇(街道)专职委员对申请人发放辅具,最快申请后24小时内就能领到辅具。”睢宁县残联副理事长王筌介绍。
领到辅具的残疾朋友们纷纷表示:“政府发放辅具不仅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我们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缓解了生活压力,是真真正正办到我们心坎里的实事。”
“睢宁县是我市开展辅具助残项目的一个创新试点,除此之外,为解决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对‘轮椅、拐杖、手杖、助行器’等辅具的应急需求,市残联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在全省创新开展‘智慧助残·辅具共享’项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建成24个辅具共享服务点,实现辅具在社区、家庭、医院、景区、机构通借通还、便捷共享,让我市残疾人群体更好地享受到了辅具申请服务的便利。
“零等待”专业化辅具申请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群众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信心,提高了残疾人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实增强了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疗服务『零障碍』
“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市残联、市卫健委紧密配合,坚持以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公平可及、安全有效、精准专业的医疗卫生及基本康复服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中,新沂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被省残联、省卫健委列为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先行先试(全省共5家)。
12月9日,家住新沂市唐店街道的马奶奶在社区康复指导员及家庭康复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基础的血压、血糖测试和康复训练。马奶奶今年69岁,是肢体残疾人士,平时行动不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极大方便了我的生活,为我和老伴减轻了生活负担。”马奶奶感激地说。
“签约后,我们会在约定的时间段上门为马奶奶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量身定制康复训练方案。”新沂市唐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德来主任医师称,签约服务团队将根据实际情况为居民提供居家或社区康复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实施精准康复,并做好履约记录。“我们会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开展优先上门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作为健康体检的服务对象,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B超等在内的全面检查。”
据了解,为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水平,新沂市残联联合新沂市卫健委利用现代科技、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智慧平台,共同为我市持证残疾人打造个性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截至目前,新沂市共有家庭医生签约需求残疾人12304人,已签约12304人,签约率100%。
这是我市利用现代科技智慧平台、探索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新模式、突出签约服务惠民、利民的创举,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护人员对社区残疾人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主动上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提高了残疾人对医疗康复服务和康复知识的知晓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残疾人群体“就医难、康复难”的难题,受到了残疾朋友的一致好评。
接下来,市残联将继续以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公平可及、安全有效、精准专业的医疗卫生及基本康复服务。